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

ID:10461918

大小:6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_第1页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_第2页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_第3页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_第4页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主流观点,主要有现象说、规律说、问题说等。这些观点,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古德莱德的观点为基础,课程论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一种课程产物与过摘要:目前,国内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主流观点,主要有现象说、规律说、问题说等。这些观点,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古德莱德的观点为基础,课程论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一种课程产物与过程。课程产物是指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业评价等要素的实质性内涵;课程过程是指课程管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环节。课程论的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建构之间有密不可

2、分的联系。关键词:课程论;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产物过程说Abstract:Atpresent,theleadingvietheoriesmainlyincludethetheoryofphenomenon,thetheoryofruleandthetheoryofproblem,etime,theyhavesomelimitsastheorycanberegardedasakindofcurriculumproductandprocess.Theformerreferstocurriculumobjects,contentselection,contentorganization,

3、performanceassessment,etc.Thelatterreferstocurriculummanagement,curriculumdesign,curriculumimplementationandcurriculumassessment,etc.Thereisacloserelationbettheoryandtheconstructionofthesystemofdiscipline.Keytheory;studyobject;systemofdiscipline;thetheoryofcurriculumasproductandprocess众所周知,课程论

4、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我国尤其如此。1989年陈侠著《课程论》、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才开启了目前课程论研究的热潮。[1]如今,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国内有关课程论的专著或教材,已接近数十本,论文更是不计其数。相应地,学术界对于课程论研究对象这个基本的、影响深远的问题,也已有不少探讨,只是众说纷纭、人言人殊。于是,课程论学科的定位、研究方向、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对于课程实践的指导等等,都受到了一定的掣肘。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建构问题,还“存在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的地方”。[2]一、国内的主流观点及其特征迄今为止,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3][4]第一

5、种观点,课程说或课程现象说。一些专著明确指出,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课程本身。[5][6]第二种观点,课程规律说。由于教育学被认为是研究教育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课程论也被认为是研究课程规律的学问。第三种观点,课程问题说。1984年,日本学者大河内一男等的《教育学的理论问题》被译介至我国,该书认为,现象并不能直接构成研究对象,因为“只有把这一事实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才有科学研究的发端”。[7]受此观点启发,一些学者开始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为“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8]如同教育学一样,规律是研究目的或任务,现象也只有转化为问题,才能作为研究对象,课程论的研究

6、对象也只能是课程问题。[9]自此,问题说得到了一些课程论学者的响应,例如,有学者认为自己对研究对象“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目前“不以课程现象和课程规律为其研究对象”,而开始“把课程问题作为课程论的研究对象”。[9]上述观点,深化了国内学术界对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认识。尤其是课程问题说,有助于人们从活生生的课程问题出发,提出扎根于本土的原创性理论,改变学术界积习已久的本本主义、拿来主义的学风。其次,学者们还对课程论的具体研究内容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构想,推动了课程论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过,上述观点对课程论研究对象所作出的直接界定,就其来源而言还存在以下特征和不足。第一,就国别来源看,主要

7、源自原苏联和日本。课程说,直接源自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育说,而教育说则源自原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等著作。问题说,则源自日本学者。较少对欧美理论进行研究借鉴,是一大遗憾,欧美毕竟是课程论发展最活跃、最集中的地区。积极反映当代欧美课程论成果的《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也已经于1991年译介至国内,其中就有古德莱德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论述,可惜应者寥寥。第二,就学科来源看,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的影响。关于课程论研究对象所使用的核心词汇,如现象、规律等等,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