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

ID:10460522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_第1页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_第2页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_第3页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_第4页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中美政治文化研究的差异——对象、目的、功能与方法论文继50年代中期美国政治学界开创政治文化研究领域后,中国政治学界在80年代也开始了政治文化研究的尝试。1987、1994年相继两次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政治文化学术研讨会”。随着有关政治文化研究的文章、译著、专著不断问世,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公认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特别是在中外政治文化比较研究方面,以天津师范大学的徐大同教授为代表的研究群体,自90年代后期以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过,虽都是政治文化研究,而且在专业术语和一些概念上不无彼此沿用之处,但中美政治文

2、化研究之间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内容上看.freelumandTheSond)在对美、英、法、意的若干名前共产党员进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写成《共产主义的感召力》(TheAppealsofmunism,1954)一书;派伊(Licianorgenthau)、政治发展理论的提倡者亨廷顿(SumuelP.Huntington)都持相同的见解。然而,从事比较政治研究的阿尔蒙德、派伊等人却发现,由于对权力的特殊情感、态度和认知程度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人的政治行为是极不相同的,人类社会的权力

3、现象并不是从古至今到处同一的。研究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文化因素是比较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4)1956年,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阿尔蒙德在《政治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比较政治制度”的论文,第一次明确地对“政治文化”概念、方法给予界定和说明,使比较政治研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独立研究领域。此后,以阿尔蒙德为首的一批政治学研究人员,设立了政治文化研究的一系列具体课题,并把行为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新方法、手段引入这一领域,如:1957年开始的由阿尔蒙德、乌尔巴主持的对英、美、德、意、墨五国公民政治态度的调查和分析,这

4、一项目在1962年完成,并出版了《公民文化》(1963)一书(TheCivicCulture);1958年开始由派伊主持的对缅甸进行的调查,由此而出版了《政治、人格与国家建设:缅甸对认同的寻求》(1962年)一书(Politics,Personality,andNationBuildind);阿尔蒙德与科曼还依实地调查写出了《发展中地区的政治》(1960年)一书(ThePoliticsofDevelopingAreas),等。60、7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作为比较政治研究的一个分支盛极一时,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不仅

5、增强了美国海外企业、跨国公司对外国政治的广泛了解,而且对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批从事政治文化研究的学者,阿尔蒙德、派伊等人都在美国政府或军队研究机构兼职,有的还是兰德公司的顾问。总之,从政治文化研究在美国的兴起的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与二战后美国奉行的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直接相联系的,是为美国政府的对外决策服务的。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决策的需要,没有美国二战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外扩张的战略态势,政治文化研究在美国的兴盛是根本不可能的。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与政治文化研究的多样化中国政

6、治学界开展政治文化研究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当然,这是与70年代末中国结束旷日持久的“文革”内乱,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密不可分。从总的来说,政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是重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社会需要,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但具体来看,政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开展却是由来自三个不同方向的思潮汇合而成,并由此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首先,它是在海外华人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潮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学术思潮从现代化压力下对面临危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开始,走向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然后又从西方文明的没落中重新发现中

7、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并力图使之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相互融合。(5)这种学术思潮从80年代初开始通过哲学界在国内传播,并逐渐涉及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理论思考,以及对中西政治价值观的理解、评价。从广义上看,它为政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开创造了有利学术思想环境。其次,它是在中国学者探索“文革”内乱原因的反思中形成的。文革结束后,知识界,以文学界、理论界为主的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之所以会酿成这场灾难仅仅追究个别人物的责任是不够的,应当从文化因素中探索更深层的原因,应当更深入地研究中国人的民族性、国民性。要避免“文革”

8、内乱的重现,必须重建包括政治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结构。(6)这种思考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政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它是在西方政治学学术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政治学界的研究人员就接触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西方政治学。80年代中期,各种评介当代美国政治学研究的书籍、文章大量问世。伊斯顿、阿尔蒙德等人的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