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ID:10459044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_第1页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_第2页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_第3页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_第4页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近代实业家的经济伦理理想与实践论文关键词:近代实业家;义利统一;伦理思想  论文摘要:本文以详实的材料为支撑,以现代的眼光论述了近代实业家们的义利统一的经济伦理理想。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及知识构成的缺陷,其义利统一的伦理思想与实践既具有合理成分又存在局限性,并对中国近代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效益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义利关系。本文通过对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实业家的义利观的考察,揭示其尚义兴利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近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总体上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业家的出身来源有三种:一种

2、是封疆大吏,如张之洞、左宗棠等;一种为由儒及第为官后又转为从商者,如张誊、渠本翘等;一种为少年时熟读经书,青年时期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如范旭东、穆藕初等。虽说他们在开始从商时的身份不一,但都直接参与了西学东渐的社会实践,既受西方文化影响又接受了儒家传统伦理的熏陶,其经济伦理理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命题,即“尚义”与“兴利”。作为第一原理的尚义论,具体来说表述了这样一种义利观:将义利取义作为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尺。首先以早期实业家郑观应为例,他对西方思想学了很多,但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去“私利”存“道义”

3、的重要性,认识非常深刻。作为主要培养商人的招商局公学的董事,他在一次开学典礼的演讲中,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称为“本原正大之学”,如果忽略了“本原正大之学”,就会走上“只重权利,昧于道德”之途径。他在《救时揭要》中,也一再强调“治此心”以救世,“此心不治而可以自立于人世者,未之有也”。与此类似,实业家左宗棠认为:“天理”是人生下来便具备的本性之善,是“当然之则”的伦理道德准则。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趋向实利的世风,左宗棠一再倡明合宜于“天理”的“义”的重要性,再三主张灭利取义。而对于那些“绚私灭公,适己

4、自便”的“小人儒者”,以及为求利而导致“以其廉耻易之”的社会现象,则十分厌恶。再如张之洞与张誊,同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实业家,他们不仅有过渡时期的转型特质,又有坚守传统伦理的近代追求。张之洞是进士出身,张警则是晚清状元,这种科举及第的经历,证明张之洞、张誊亦是儒者,儒家传统的义利取义的伦理思想同样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根本。张之洞身膺疆吏重任,于职守兢兢业业,先后倾全力于中国近代机器工业的创办,铁路事业的开拓,民营工商业的振兴及新式教育的创设,居官40年,经手的资金何止千万,但他始终清正廉洁,不事聚敛,有

5、人曾评论他是“公忠体国,廉正无私”。即便按正常棒禄记,亦应属家道殷实,但实际上,张之洞逝世后,“竟至囊真萧然,无以为子孙后辈计”。张誊同样将自己投身实业的行为定位在“为中国大计”而“不为个人私利”原则上。为了通过办实业以实现其“尚义”之“强国”理想,他每办一个企业,每办一所学校,只要认为是有益于国家,有助于民生,就会不计个人辛劳和得失,全力以赴,甚至倾私囊以助之。当私囊竭尽,举债无着之时,为了不使地方事业中辍,他甚至于屡次卖字筹款。为了偿还因支持地方事业而负担的债务,生活非常节俭,他在家书中,经常要提到勤俭

6、节约,诸如:“望乡在家加意管理,加意节省,……”他的克己奉公、舍利取义精神,于此可见一斑,用他的话说:“虽牛马于社会而不辞”的所有动力源泉便是为了实现“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以雪我中国地方不能自治之耻”。即便是民营企业家,荣德生认为办企业如同治国,必须使伦理至上、道德领先。他说:“吾辈办实业,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事,庶几有成。若一味惟利是图……则有业等于无业也。”他对当时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亡”、“唯利是图”的现象亦非常痛恨,自己以“平居省俭如在乡村”而践行。如出一辙,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同样深感商界及社会“精神

7、破产,道德沦亡”,极力主张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来陶冶自己的人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私利服从“先哲典籍”之道德规范,服从于社会与国家之需要的“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办者陈光甫也极力主张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大家庭,并用儒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他说:“忠、诚、廉、让四字,余觉其特与商业团体有关。”而其中的“忠”,既是指“为理想、为事业、为团体”的大义。不待说,他们这种取义灭利的价值理想和行为,是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为指归,“义”的主要内涵是指儒家的道德精神。其中所斥之“利”,等同于一己本然之私欲、私利。

8、以上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须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凭借洋枪洋炮把大量的剩余商品和过剩资本输人到中国,使中国陷人深刻的民族危机之中。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在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的共同愿望驱使下,近代企业的创办者们对于中国儒家文化中长期处于对立的义利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试图用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用“格物之致”的观点来重新阐释义利关系。他们在创办中国民族工业体系中,力求在保持儒学经世济民的价值理想的同时,将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