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ID:10458641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_第1页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_第2页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_第3页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_第4页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心理状况的社会性归因分析【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阶层较为普遍三种心理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即:“排异性”心理、自卑心理和越轨心理。导致这三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但是旧体制安排的延时性,经济地位低下,政治权利缺乏,身份与职业的断裂、权利分配不公以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歧视,是这些心理现象存在的根本的也是共同的原因。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社会性归因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先后形成了两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他们基本没有务农经历,接受过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城市社会

2、的认同感较高,对家乡乡土文化和制度性身份的认同感减弱,对农村的一些传统和习惯淡漠,甚至持批评态度,与父辈们相比,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动力,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更希望获得尊重和认可。    一、新生代农民工“排异性”心理分析    1.社会化造成的“排异性”心理  美国学者G·奥尔波特通过对历史上各种偏见发生和持续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同一文化圈内,许多偏见和排斥心理最初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那些有权势的社会集团为了使自己对无权无势的社会集团的剥削统治合理化而制造出来的。群体和个人间的竞争和冲突并非是“排异性”社会心理产生的必要条件,即使我们消除了所有的群体性冲突,偏见和隔

3、离也不会从社会上彻底消失,偏见和排斥的产生还有其文化历史因素。文化传统有很牢固的特性,它使得最初的文化因素消失之后很长时间,文化传统还会继续存在。解放后我国所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中,将干部、工人、农民分为三个高低有序,管理严格的三大阶级,这三个阶级间的社会地位、机会获得和社会资源的占有量上都严格有序,农民始终处于最底层,他们社会地位最低,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少,缺乏上行流动的机会。长期处于下层社会使他们被认为是一群素质不高,没有高成就动机,只要求养家糊口生活的人,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并传播开后,便融入到文化传统中,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偏见,这种氛围中的

4、儿童对于偏见是服从的,首先是形式上的相符,后来就内化于心,并一代代传递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过较好的学校教育,在他们社会化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过城市社会对他们歧视和偏见,就已经意识到农民身份在城市中的尴尬,这也是他们虽然进入到城市中,却很难融入城市社会的原因。人们早期社会化是以后社会化的基础,而城里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对农村人的偏见与排斥,而且这种看法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会在代际间传递下去。  2.职业身份造成的“排异性”心理  从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来看,他们中多数在城市从事着传统产业部门的工作。这里似乎印证了托达罗的一个观点,无技术的来自农村的工人首先会在“城市传统部门”中

5、就业一段时候后,再取得更加长期稳定的城市现代部门工作。但是,这并非是农民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有体制性原因。由于户口的限制,他们进城后面临的是一个分割的劳动市场,他们只能在“非正式的劳动市场”中寻求“城市的剩余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基本都是从学校出来的,不少人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家庭条件也好了很多。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的工作耐心不如第一代,吃苦能力差,选择性更强。而且他们希望能够边工作之余掌握一些技能,这就决定了工作时间不能过长,不能无限制加班。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不一样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彻底告别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

6、,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想,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融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夹心人”。    二、新生代农民工阶层的自卑心理分析    “夹心人”的社会处境使新生代农民工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边缘上,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以外,这导致并加深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加的孤立与隔离。  “个体主义贫困观”认为贫困是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是个人能力的不足、素质的不高、懒惰等原因

7、而导致的。这种将贫困归因于个人过错的观点近几年来在我国大众心中还有很深影响。农民工阶层一般是处于社会的底层,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过着相对贫困的生活,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农民工阶层往往被视为是能力低下的、懒惰的群体。持这种观点的如果只是一个或者几个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当前中国社会中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氛围。农民工处在这种氛围中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而农民工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产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