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ID:10454411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_第1页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_第2页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_第3页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_第4页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  摘要:福柯在其生命的晚年对主体的思考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向,前期的作为权力构建的“被动的主体”转变为晚期的自我塑造的主体·福柯通过对主体与权利关系的重新思考以及对古希腊罗马人的“关心自己”的修身实践的阐发等途径建构了较为系统的主体阐释学。其主体性理论对中国当下的现代性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不仅应注意在公共理性设计中权力对主体的作用,还应注重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的筹划。  关键词:福柯;主体阐释学;“关心你自己”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福柯的研究工作重心从

2、权力转向了主体,或者说,他的研究从一个被动的主体理论转向了一个激进的自我筹划的主体理论。这一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的“自我的复苏”思潮中是具有开启性的,对我国当下的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也极具借鉴意义。    权力关系中的主体    福柯对主体的看法经过了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在前期的写作中,主体是以一种被动的、驯服的身体的形象展现的,《规劝与惩罚》中描绘的全景敞视监狱中单人牢房中的囚徒是这种主体的典型写照。在1980年以前的写作和访谈中,福柯坚持认为个人在权力面前是被动的,主体不过是被权力所影响、改变和“培养

3、”的“臣民”(法语suiet本有“主体”与“屈从者”的双关义)。针对西方现代的给定的主体观念(以笛卡尔和康德为典型),他曾经断然地宣告:“我的观点是个体并不是给定的实体,而是权力运作的俘虏。个体,包括他的认同和品质,都是权力关系作用于他的身体、多样性、变化、欲望和力量的结果。”因而他甚至建议取消主体这一概念:“人们应该免除构成的主体的观念,完全摆脱主体自身,也就是说,要达到这样一种分析,使之能在历史框架内解释主体的构成。”  现代的主体概念来自于笛卡尔的“我思”。笛卡尔认为人能思想是一个无可质疑的事实

4、,“我”就是这样一个思想的实体,“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而且在生命中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保持其同一性。这样的一个理性主体后来受到尼采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尼采一方面否定了作为思想实体的主体观念,认为“主体是虚构”;另一方面认为笛卡尔所否定的身体才是主体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尔图塞则进一步证明:个人的思想无非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操纵的产物,主体因而是意识形态所质询的“屈从体”(sujet):“所有意识形态都通过主体这个范畴发挥的功能,把具体的个人呼唤或传唤为具体的主体”。

5、  福柯的前期思想显然也受到了尼采和阿尔图塞的这种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不过他不是以哲学论断的方式,而是以系谱学的历史描述的方式展示个体如何被权力贴上标签,从而获得其主体(屈从体)身份的。对权力运作的历史的长期考察使他在标志其思想转向的《主体与权力》一文中仍坚持认为:“这种权力的形式(权力技艺)运用手直接的日常生活,它给个体分类,标识出他的个体性,给他贴上属于他的身份标签,把一种他必须认可的真理的法律强加于他。这就是一种使个体成为主体的权力形式。‘主体’这个词有两个意思:通过控制和依赖而从属于他人;通过

6、良知或自我认识而依从于他自己的身份。这两种意义都表明一种使主体压抑和屈服的权力形式。”  《主体与权力》其所以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是因为福柯在其中对主体与权力关系的阐发有了深刻的转变,并且他对主体的强调预示了此后二十多年里思想界的转向。在本文中,一方面,权力似乎仍是压倒性的,“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们是被(权力)塑造成主体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福柯发现了作为权力的“他者”的主体的主体性——自由的、能自主行动的、对权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的属性。尽管,人们不能摆脱权力对自己的作用,如他经常谈到的人们在学校、工

7、场、军队、医院等场域中接受的经济的、科学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权力的改造,但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抵制和斗争迫使权力(或权力者)承认自己的自由。“权力与自由的拒绝屈服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在权力关系的核心,并将持续地激发它的,是意志的反抗和自由的抵制”。同样是对历史的考察,在前期的《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中福柯看到的是权力操纵下的温顺的灵魂和躯体,而现在福柯却宣告了人作为权力关系的一极的“极性”——主体性。福柯声称,这种主体性并非当代社会的发明,“发生在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就是西方主体性经验

8、的一次重要转变(crisis),……人们需要直接参与精神生活,无论是通过有关得救的著述,还是对存在于《圣经》中的真理的讨论,都表现为一种为了新的主体性的斗争”。  但是,如果人们最终不得不从属于他人,依从于各种权力关系所赋予他的身份,那么他的自由、他的反抗或者说他的主体性又如何体现呢?或者如福柯所说,所有来自主体方面的斗争都围绕着“我们是谁”这一核心问题,那么,我们能否摆脱权力的命名而自行决定我们的身份呢?  在《主体与权力》中,福柯尚没有充分考虑主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