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教是为了不教”理论的再认识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教是为了不教”理论的再认识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领域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思考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指出叶圣陶先生提出这一理论有其特殊的背景,有其特定的针对性【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领域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思考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指出叶圣陶先生提出这一理论有其特殊的背景,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叶圣陶先生从来没有否定过教,老师的教包括四个方面:①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②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④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方法。教师的教要以教材为例子举一反三;要起于提出问题,止于解决问题;要致力于启发诱导;要把握恰当时机。所谓“不需要教”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入门上路;②学生能“自己探索,独立实践”;③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不需要“教”是一个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互作用的长期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至关重要。【关键词】教不教做人方法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对提高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步入新
3、世纪以后的今天,人们对这一论断的理解产生了误区。他们认为老师的“教”已经过时,否定老师的教,而一味强调不教。表现在理论上,课堂教学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片面强调让学生自我感情,自我判断,自我创新,自我表达。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活动,而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有效指导,还美其名曰“自主合作”。而且还有一部分领导把这种课堂当成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加以推广。这种理论,这种课堂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形
4、势下,为“教是为了不教”正名实有必要。那么,如何准确理解叶圣陶先生这一著名论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都是为了不教”这一理论的提出有特点的时代背景,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教育迎来新的春天。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步走向正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在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方面,当时的老师们还探讨不够。“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一讲到底,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活动的空间,是当时流行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导致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出现了少慢差费
5、现象。为此,吕湘先生感慨“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叶圣陶先生“都是为了不教”的论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他说:“我还要说教师只管讲这回事。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我想,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
6、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从上面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话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论断,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教师只管讲的教学实际,是针对当时老师们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是为了矫正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2叶圣陶先生从来就没有否定过教他在不同的场合都曾谈到教。他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在这里,叶老把教当作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的活动。他又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
7、,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在这里,叶老又把教与不教放在一起对照着谈,认为“不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则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过程,“教”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叶老又将教与讲相提并论。叶老把“教”和“讲”看作是一回事,或者更准确一些,把“讲”看作是教的重要方面。那么,叶老又如何看待讲呢?叶老说:“口耳受本来是人与人交际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师教学生也是人与人交际,‘讲’当然是必要的。”他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角度,肯定了“讲”的必要性,也就肯定了教的必要性。叶老又提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从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不受讲不是不讲,必
8、要的“讲”还是要的。有时,叶老又将教看作指导。在谈到略读时,叶老说:“略读不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出在略读时“指导”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并不限于存在于略读教学中,它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指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