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ID:10389076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新时期文学的文化资源主要来自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2、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指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潮等。3、“四人帮”被打倒的两年内,文艺界展开了“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1979年,邓小平在四次文代会上提出了⑶___________文艺的方针,从此,中国文艺从“工具论”的束缚中被解放了出来。4、王蒙的政治小说大多是以⑷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构成。5、高晓声以“探求者”眼光,塑造了众

2、多⑸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6、1979年,蒋子龙率先发表了⑹____________,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7、被学界称为“怪世奇谈”的文化小说是⑺___________________。8、韩少功的小说表现了他强烈的“寻根”意识,对国民劣根性中的⑻________予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9、《白鹿原》的史诗品格表现为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芙蓉镇》以⑽__________命运为主要线索,有机地把各色人物的命运交织起来。11、苏童的成名作是⑾_

3、_________。12、粉碎“四人帮”后,话剧舞台上首先出现的是金振家、王景愚写的五场喜剧⑿______。13、被称为“探索性话剧”的《绝对信号》是一出⒀____________。14、新时期探索戏曲的代表作家作品是⒁_________。15、《蒲桥集》的作者是⒂___________。16、张中行的散文表现了20世纪中国学人的⒃________________。17、《歌德巴赫猜想》是讴歌数学家⒄__________的重要报告文学作品。18、“朦胧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⒅_____________19、梁小斌的代表作是⒆_____

4、_____________。20、韩东、李亚伟是⒇______________的代表。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提供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班主任》的作者是()A、蒋子龙B、刘心武C、王蒙D、陆文夫2、朱自冶是()中的人物A、《神鞭》B、《美食家》C、《井》D、《河边的错误》3、“马列主义老太太”是()中的人物A、《有这样一个小院》B、《弦上的梦》C、《愿你听到这支歌》D、《人到中年》4、()是柯云路的作品A、《三千万》B、《改革者》C、《沉重的翅膀》D、《活动变人形》

5、5、莫言的小说充满暴力、死亡和性的描写,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A、《红高粱》B、《售棉大道》C、《枯河》D、《大风》6、《那五》的作者是()A、叶之蓁B、吴若增C、郑万隆D、邓友梅7、王琦瑶是()作品中的人物A、《嘴唇里的阳光》B、《长恨歌》C、《茶人三部曲》D、《尘埃落定》8、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有“法国新小说派”风味的小说是()A、《无主题变奏》B、《湮没》C、《拉萨河女神》D、《透明的红萝卜》9、、《剪辑错了的故事》的作者是()A、张洁B、张弦C、张抗抗D、茹志鹃10、被称为“小巷文学”的作家是()A、王蒙B、张贤亮C、陆文夫D、高晓

6、声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伤痕文学”2、“新潮小说”3、“探索戏曲”4、“归来之歌”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红高粱》的艺术特色。2、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五、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陈奂生形象的文学史意义。2、以《受戒》为例,试述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⑴古代文化资源;现代传统文化资源;世界文化资源⑵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⑷寓言化⑸中国农民的灵魂⑹《乔厂长上任记》⑺冯冀才《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⑻集体无意识⑼民族灵

7、魂的秘史⑽芙蓉姐⑾《妻妾成群》⑿《枫叶红了的时候》⒀“小剧场”话剧⒁魏明伦《潘金莲》⒂汪曾琪⒃文化人格和“文化乡愁⒄陈景润⒅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⒆《红旗谱》⒇新生代写实小说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提供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B2.B⒊D4.A5.A6.D7.B8.C9.D10.C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伤痕文学是从艺术上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也是作家们要求拨乱反正的理性呼唤。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等小说为先导的严格区别于当时“帮味”十足的文

8、学现象。它主要反映了“文革”和“前十七年”历史的发展过程,描画极“左”路线所造成的社会、家庭、个人心灵的伤痕。其它如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肖平的《墓场与鲜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