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ID:1038240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_第1页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_第2页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_第3页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_第4页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走过了一条由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历史过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发展战略的先后提出,描绘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轨迹。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一种整体性的需求。  第一,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早在1984年,邓小

2、平同志就提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按照当时的诠释,“小康社会”是介于温饱和比较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衡量的标识主要是经济指标。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国家的逐渐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成了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民主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生态文明得以保护,还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可

3、以看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国家“软实力”问题得到越来越深切的关注。  第二,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目前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力争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由“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复杂形势向“和谐社会”的进步。这场转型广泛、深入地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间,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旨,在于将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和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

4、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大多数人认同的目标前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以引领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成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第三,发展文化、繁荣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

5、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重要。……这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目前,我国正在以一个大国的形象重新崛起。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更需要我们本着客观的态度,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新梳理民族文化的心灵脉动、重新塑造理想中的国家形象。    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  大学的第四功能    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它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在举办之初就具有传播和创造

6、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功能。大学对文化的作用和人才培养一样,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功能。大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大学。所以,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不是大学的新功能,而是对大学本初功能认识的回归,是大学的“第四功能”。  第一,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功能。欧洲大学的起源和中国书院的起源很相像,最初成立时并不需要基金,也不需要校舍,只是一位大师走出来讲述他的学问和思想,吸引了许多人去听,从而发生一定的思想文化影响。从中世纪大学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到近代欧洲大学对资产阶级思想启

7、蒙运动的影响,都可以见证到大学对整个社会文化引领的巨大价值。在中国,“五四”运动所宣扬的“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而这些思想发源地也正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前身——成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在创立之初,就采用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学思想,求变图强,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理念。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另一重要源头的金陵大学,把我国传统文化中“诚、真、勤、仁”思想作为校训,把“沟通中西文化,介绍西方新进科学”作为办学方针,力求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正是这些大学

8、主动沟通中西文化,积极引领社会发展,使得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由排斥到逐步区别对待并汲取其营养。上世纪20年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全国首开女禁,实行大学男女同校,此举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初,由南京大学教师发表文章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春天。  第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沟通中西文化交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内忧外患的近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引入,是我国主动学习西方的结果,更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