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ID:10380715

大小:7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6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_第1页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_第2页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_第3页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_第4页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乌托邦及其待解的问题十九世纪初期,黑格尔在《美学》中宣告:艺术不再是真理获得自我存在的最高样式,不再是精神实现的最高需要;艺术在今时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在其最高的使命上已是一种过去的事了。这段著名的艺术终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有效的。艺术对屈辱的现实的漠视,对艺术真理的偏离,直接导致了它继续生存的危机。多年前,文学从先锋小说开始,表露出了对形式主义策略和技术美学的亲睐,作家不断地把各种不同的生存体验,化解到语词自身的欢悦之中,一度使文学的价值立场变得模糊不清。它的意义在于使中国小说及时地补上了形式的功课,但危机

2、依然存在,每位作家依然面临着如何有力地表达时代的真相,使文学不致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的困难。由于对这一困难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达,九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出现了分化,显示出了各自不同的写作路径,这一点,在余华、格非、北村、苏童等人的长篇中显得尤其突出。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某种外在的形式变化不再是先锋作家用力的主要地方,他们转型后,形式更加朴素,语言更加清晰,对存在境遇的洞察也更加敏感,精神的力量正在日渐加强。这种价值新维度的建立,这种对精神境遇的不懈追索,或许能够为解答艺术为何会走向终结提供新的资源。    1、精神的失重    真正的文

3、学,都是一个时代精神影像的投射与表达,而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其写作向度也必定是建立在对时代精神本相的陈述上的。先锋派作为一代力图保持生存感悟的作家,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深入地与当下的生存同构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可以拆解出一个深度空间来,它们的深度追求即,用技术或故事表现出当下业已遭受破坏的世界图景。这是一种疏离传统美学规范也疏离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表达。虽然,我们正处在走向零散化、世俗化、机械化的平面社会,但是,像《呼喊与细雨》、《活着》、《欲望的旗帜》、《施洗的河》等小说仍然坚持了精神的孤寂性,坚持了对终极价值的追问

4、。这些为数不多的能真实地传达出生存消息的作品,是我们读当代文学最留连忘返的地方。  先锋小说究竟多大程度上出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本相呢?对这一问题的拷问,有利于我们把这块土地上的灵魂所面临的真切景象裸呈出来。这是一个缺乏希望与神圣的时代,物欲膨胀与秩序消失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隐匿。这令我们想起海德格尔在诗人荷尔德林身上所找到的根本隐喻:神的缺席。他说:“由于神的缺席,那给世界的基础的地基隐匿了。……没有地基来支撑的时代悬于深渊之中。”(1)海德格尔所描述的时代境遇,当下似乎正以激越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周围。特别是在这个社

5、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危机正在不知不觉地被转换到物质危机与情欲危机上面,它直接导致了一些作家由精神体验向世俗体验的转移,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来,日常生活经验在当代小说里不断滋长。  基础地基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我们时代的精神成了无根之物,失去了重量。这时,我们的生存仿佛进入了一种零度状态,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衡量人性砝码的轻与重了。这正是我们所要正视的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境遇:深度的削平,历史意识的断裂,主体的零散,精神价值的非中心化与不确定性等。在后现代主义消解策略的围剿下,我们的生存似乎已没有任何秩序、任何规范必须遵循,也没有一个神

6、圣的终极需要凭依,我们面对的只是商业文化与肉体自娱的增殖,它与文学的艺术良知是相对抗的。这是一种蚕食人类生存地盘的社会情境,一个贫乏的时代,生命正被非生命的事物所吞吃,精神也正被非精神的事物所代替。我们固有的完整的生存图景业已破碎,似乎再也找不到灵魂的栖居地了。这就是现代人精神流浪的基本景象:在还乡的途中,恐惧和绝望大规模生长。正如《圣经·创世纪》所载,该隐杀了他的兄弟亚伯后,面对耶和华的惩罚,他发出了哀告:“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哲学家萨特的一句著名断语“他人就是地狱”暗合了该隐的这种境遇,它在现代社会是有象征意

7、义的。  精神一旦离弃那个家园,同时也就面临着被异化的危险,其中,技术的单方面发达正好充当了这个杀手,因为技术的冷漠性许多时候在不知不觉加深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至今已形成一个危险的局面:物质不断丰富,精神却日渐贫乏。物的高度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的权利越来越让位于技术时代的产物:电脑,建筑物,电子游戏机,摇滚乐,MTV,批量生产的文化快餐等。每个人都热衷于金钱、技术与性,很少有人关心自己的心灵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世界不断地以欲望的形式呈现,直至最终把每个人吞没。  我们进入了真正的商业时代,经济这一杠杆正在重新调整我们的社

8、会结构,并取代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技术和金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从而导致人们的精神追求旁落在经济大潮中,暴露出经济这“第三只手”的隐在面目:在满足人性深处欲望的同时,将人异化为物。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若不置于于人的精神的管理之下,就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