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7940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谈个性化需求与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个性化需求与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论文摘要:个性化教育,是在区别于相对单一的模式化教育的环境下提出的,是一种差异化教育、引导式教育。本文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实践、目标来探讨了与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教育;自主学习 早在1998年,上海有51所高中被命名为上海市课改研究基地学校,率先开始进行二期课改试验探索,就标志着全市中小学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的教改实践的开始。二期课改为优化和完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带来了契机,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在最
2、近几年得到教育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的普遍推崇和赞赏。 个性化教育,是在区别于相对单一的模式化教育的环境下提出的,是一种差异化教育、引导式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个性状况和个人优势为依据,以最大化发展其潜能为目标,实施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造性教育。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做到教育个性化,是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倡导“因材施教”,才有了个性迥异的七十二圣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实施“产婆术”的教学法,才培养出哲学巨人伯拉图。张尚兵等认为只有个性丰满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的学生。关于个性化教育,在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可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潘超炜提出“均衡化,个性化,合作化”的初级中学教育实践探索模式,不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徐同在“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中提出,教育个性化理念应该尊重人的权利,奉行以人为本,遵从做人与作文同步发展,坚持差异教学,多元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的崔鸿认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应重塑人的主体地位,发掘人的潜在个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审视课程目标,更新课程理念,构
4、筑符合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然而,大多的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性化理论的突破和个性化的重要性上,而对中小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对个性化的方法探索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比较匮乏,本文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以上两方面问题抛砖引玉。 一、个性化教育需求 个性化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教育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中,个性化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美国,日本,法国,芬兰等纷纷开始了教育的个性化试点改革。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在某种程度上说,教育个性化的程度决定了该
5、国或者该地区的教育发达程度。众所周知,我国还没有出现自己培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没有几个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比尔盖次式的知识型亿万富翁。不少教育工作者身先士卒,对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解析。认为,大众化的教育是“注入式”“填鸭式”或者“放羊式”教学方法,采取了扼杀其潜能挖掘的四个一教育方式:一个模式、一个规格、一刀切、一锅煮,重视共性和群体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发展。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当时的国情背景下,我国人口众多,整体教育水平低下,扫盲教育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才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也就是说,贫穷的经
6、济水平不可能产生发达的个性化教育。经过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持续发展,早已摆脱温饱的中国家庭进入小康。家庭的富裕直接带来人们对孩子培养的重视,对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层次的思考异常关注,因此,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巨大空间。 二、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新事物,必然有它作为新事物的鲜明个性和特色,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教育有矛盾和冲突之处,甚至还有自身的缺点。比如,如何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个性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的重大变革,如何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终生教育等系列问题,笔者就自
7、己的实践和认识,谈谈对该方面问题的理解。 1.关爱式个性化教育 教育不是生产工业产品,可以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批量生产就可以得到合格的产品。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具有感情的,因此,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是关爱。笔者倡导“关爱式个性化教育”。关爱式个性化教育的内涵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应该对学生施加母亲般的呵护、关心与表扬,父亲般的严厉、塑造与教育。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从除智力因素之外的独立性、合作性、求知欲、好奇心、兴趣、意志、心理特征等方面正确引导,帮助其成才。“关爱式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关爱,即沟通
8、、激励、传递、感染、分享、重视、动力。中心思想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是顾问。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受到重视的激情,最大化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量的教育成功案例表明:其一,那些学得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