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

ID:10373142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_第1页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_第2页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_第3页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_第4页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乌托邦”内涵及其概念演变的考证论文.freel译为“空想社会主义”.与“空想”相对立的概念是“科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科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马克思主义有别的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实干”(说得文雅一些即“实践”)。何谓“空想社会主义”?教科书上说,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傅立叶,他们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他们的学说还不是科学、是不能实现的空想。把乌托邦与科学对立起来理解,可以追根到恩格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主要是恩格斯开创了把“乌托邦”和“科学”对立起来使用的传统。1872年5月至1873年7月,他在《论住宅

2、问题》一文中首次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过了两年,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解释说:他们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概念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最后,恩格斯写了一部著名的书叫《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确立了“乌托邦/科学”的经典用法,自此,第二国际和苏联(尤其是在斯大林掌权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纷纷用“乌托邦”、“乌托邦的”来攻击论敌或政敌,用“科学”来标榜自己、或标榜某种“马克思主义正统”.虽然恩格斯没有在后来那种狭窄的意义上使用“乌托邦/科学”这对二元概念,但他肯定用到了这个二元区分,来区分无产阶级不成熟时

3、期(“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还很不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成熟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即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我们知道,圣西门、欧文、傅立叶本人没有也不会自称是乌托邦主义者或空想家,相反,他们常常自诩为科学家、发明家、实业家等等(这一点恩格斯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恩格斯称他们为“乌托邦社会主义者”,显然不是沿袭历史中某个既定的名称,而是对他们的事迹、学说做出某种评价,恩格斯的评价可以用他自己的两句话来概括:“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所以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乌托邦的,它愈是制

4、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本文把“空想的”改译为“乌托邦的”)1(P409)从后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所谓“乌托邦的”,意思就是“纯粹的幻想”,也即“不切实际的幻想”、“空想”,马克思一般也这么使用“乌托邦的”一词,他们都沿袭了“乌托邦的”一词在西方日常语言中既有的一个含义:空想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编译者们干脆用“空想”来对译“乌托邦”,他们的翻译不仅将“乌托邦/科学”这个二元概念的内在含义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固定下来,而且还把“乌托邦的”与“空想/实干”这一对日常概念更醒目地联结在一起,从而对学界、尤其是对一般民众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今天,一提及乌托

5、邦,人们头脑中首先闪现出来的词往往是“空想社会主义”,由空想社会主义也就想到了“空想”,稍有学识的人或许还会想到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1478-1535年)的《乌托邦》,但他一般也就是从“空想”的意义上去理解“乌托邦”这个书名的。“空想”在国人的头脑中一般有两层含义:一、不科学;二、不切实际或不能“兑现”.有趣的是,8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人不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在中国的日常语言中,“科学”一词往往意指“客观真理”),他们干脆就暗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学说”,暗示共产主义运动是“乌托邦运动”,暗示社会主义国家是“乌托邦”,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这种现象都

6、屡见不鲜。1998年,一份国内最红火的报纸上,有人撰文批评80年代以来“对‘乌托邦’的批判”,说“改革以来,对‘乌托邦’的批判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从‘乌托邦祭’到‘走出乌托邦’、‘告别乌托邦’的提法至今不衰。”作者要求重新理解“乌托邦”,但有趣的是,他仍然把乌托邦理解为“空想”,他说:“其实乌托邦无非是不能实现之事。”在中文语境中,“空想”往往和“实干”对照起来使用,意味着“不能实现、不能兑现的”.“空想/实干”这一对概念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使用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马克思一直很关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1843-1844年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曾在“不能实现的”意

7、义上使用过“乌托邦的”一词,他有一句话在国内学界经常被引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19),国内有很多人甚至把马克思的“哲学”称之为“实践本体论”,把实践奉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论),把“实践”概念的提出称为哲学的划时代革命(!?).把“空想”和“实干”简单地对立起来,容易使人忘记乌托邦幻想与改造世界的行动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列宁在《怎么办?》中倒是表述得很清楚)。其实,这不全是翻译的过错,用“空想”(不科学的、不能实现的)去译恩格斯、马克思所谓“乌托邦的”,应该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