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

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

ID:10354439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_第1页
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浅析刑事和解的概念(一)刑事和解的概念刑事和解是一种新的刑事理念,是一种新型司法关系,其基本目的在于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使被告人重归社会。有学者认为,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1]有的人又认为,刑事和解是在犯罪发生后,经由司法机关的职权作用,被害人与犯罪人进行直接商谈,提出解决刑事纠纷的方案。另有学者认为刑事和解(Victim-offenderMedition)是指在犯罪发生后,以被害人与加害人自愿为基础,经由调停人邀

2、集被害人与加害人在一起直接协商解决刑事纠纷,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条件下,共同达成调解协议,该协议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人进行处理的重要依据。[2]笔者认为:犯罪发生后,加害人与被害人即可在调停人的主持下协商解决纠纷。刑事和解的启动不应该是司法机关作用的结果,而是在被害人与加害人自愿前提下进行。而刑事和解是一种比较灵活处理刑事案件的方式,其适用阶段也不应该有过多严格的限制,所以刑事和解不一定要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进行。因此,笔者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观点。在刑事和解过程中,加害人通过认罪、赔偿和赔礼道歉等形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和解协议可以不追加加害人刑事责任、

3、从轻或免除加害人本应受到的刑罚。(二)刑事和解的特点刑事和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刑事诉讼合意,具有其自身特点:1.刑事和解的自主选择性刑事和解是在被害人与加害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不要和解,通过什么方式和解等一系列与和解相关的事项都是由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志支配的,在双方博弈达到利益平衡点时和解达成。司法机关在刑事和解中处于中立地位,不得引诱或迫使任何一方进行和解,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仅对刑事和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审查和监督。总之,刑事和解能增加诉讼结果的效益,提高各方利益的包容度,为当事人创造了一个自主空间。2.刑事和解的缓和性刑事和解通过加害人认罪、赔偿、道歉

4、等方式同被害人达成和解。对历来采用以对抗方式进行的刑事诉讼而言,刑事和解弱化了这种对抗性,使被害人与加害人双方能相互理解,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修复因犯罪行为而被破坏的社会关系。3.刑事和解的多赢性双方当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难免要进行一番争夺和放弃,当自己利益获得满足或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时,就能达成协议,缓和双方矛盾,避免传统对抗性诉讼方式的种种后遗症。[3]犯罪发生后,被害人希望加害人受到惩罚,更加希望自身因犯罪行为受到的损失能够得到赔偿;而加害人则希望免除刑罚、减轻刑罚,不被贴上罪犯的标签,得到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被害人只有在向被不再激烈,加上精神和物质上都得到一定满足时更容易

5、原谅加害人,刑事和解就是在这样一个平衡点上达成。而国家刑法惩罚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也能达到,对社会而言,加害人的人身危险性基本被消除,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和稳定。(三)刑事和解与类似概念的比较1.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的区别辩诉交易一般是在审判开始前,控辩双方进行协商,检察官以减低指控强度或要求法官减轻处罚,换取被告作有罪答辩,从而放弃法庭审判的权利,而法官据此直接对被告定罪出行的特别审判程序。由此可见,二者都是秉承自愿协商原则,通过司法机关的审核与确认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一是适用阶段不同:和解可以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辩诉交易则在未进入审判前的阶段进行。二是

6、参与主体不同:和解的主体是加害人与被害人;辩诉交易的主体则是代表国家的检察机关和被告人,往往忽略了被害人的利益。三是适用前提不同:和解适用于有相关证据表明被告人有罪的案件,结果是使得被害人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补偿、被告人获得宽大处理;辩诉交易是以被告人认罪为前提以减少控方败诉的的风险,其结果多数情况下损害了被害人的利益。2.刑事和解与调解的比较和解与调解有许多相识之处,两者都发生在诉讼中的某些阶段,都要经过公权力机关的审查和确认;都以自愿协商为宗旨;公权力机关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调解绝大多数运用于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调解也仅限于自诉案件;而刑事和解原则上在不

7、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案件都可以进行和解。二是调解是在司法机关积极促使下进行的;而刑事和解中公权力机关则处于消极中立地位,仅对和解进行审查和监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