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54097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视频新闻伦理底线亟待构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视频新闻伦理底线亟待构筑 【本文提要】网络时代,信息快捷传递,视频新闻无遮无拦,可以瞬时在全球传播。在视频新闻发布者和观者所处地域、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其内容的适宜度,已经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就这类案例进行探讨,并分享我们关于构筑网络背景下视频新闻伦理底线及业界相关社会责任的思考。 【关键词】 视频新闻 社会责任 报道失范 伦理底线 网络时代,信息快捷传递,视频新闻无遮无拦,可以瞬时在全球传播。在视频新闻发布者和观者所处地域、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其内容的适
2、宜度,已经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有关卡扎菲、萨达姆个人结局的相关视频报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在此就这类案例进行探讨,并表述关于构筑网络背景下视频新闻伦理底线及业界相关社会责任的思考。 一、视频新闻报道失范举证 在全媒体时代,为了追求新闻的冲击力,第一手视频往往是新闻机构的猛料,这类新闻一经发布,就成了全球皆知的新闻。在互联网上,不乏失范的视频新闻报道,其中一个类型就是被报道人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被迫受辱,甚至场面血腥乃至不堪入目。这样的视频新闻发布出去,就有为践踏人类基本伦理的行径张目的风险。
3、有关利比亚的卡扎菲、伊拉克的萨达姆个人结局的视频新闻就是这种失范报道的典型例证,就事件发生的时间而言,萨达姆在前,卡扎菲在后,我们按照事件接近性和重要性考量,先说卡扎菲案例,再说萨达姆案例。 据美国《环球邮报》网站报道,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卡扎菲是被利比亚“过渡委”士兵抓捕后擅自击毙的,并在死前受到暴力性侵(有人用一根棍状物从后面插入卡扎菲下体)。.在卡扎菲被枪击临死前,还有表情兴奋的士兵摆出各种姿态与他合照,为了合照的效果,不时地把他的头发提起来面对着镜头。现在卡扎菲受性侵的视频新闻和士兵与临死前的卡扎菲合
4、照的视频新闻在互联网上都能看到,其中,卡扎菲受性侵的视频在被各类网站转载的过程中还配上了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 与卡扎菲被士兵擅自处死不同,萨达姆是受审后被处以绞刑的。有关萨达姆的失范视频新闻,在他死刑前后出现。视频一是其被处绞刑的现场,画面看上去就像是蒙面人在对萨达姆施私刑,《纽约时报》2007年1月5日配发的标题是:“萨达姆·侯赛因的丑鄙死亡”;视频二长度27秒,记录的是运送萨达姆尸体过程。新华网关于这个视频的描述是:“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道,这段用手机拍摄的视频显示,萨达姆的尸体被卷在一个白色裹尸袋里
5、,放在一辆救护车后的担架上,裹尸袋上端被拆开,露出萨达姆的头,由于脖子在接受绞刑时被拉断,他的头部歪向一边。救护车在开往提克里特的途中作几次短暂停留,显然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萨达姆的尸体。巴格达街上的路人伸长脖子争相观看。” 我们知道,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对重大政治事件有“知之权利”,但是公众在获知的过程中如果被给予这样的视听资讯,显然是不利于人道主义精神的构建和倡导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的。这种视频新闻的发布,受到了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质疑。 二、业界履行社会责任的困境助长视频新闻报道失范 互联网及网络传媒的迅猛发
6、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搜集、生产、发布的格局和效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对于线下传媒的“守门人”功能较易发挥功用而言,互联网上似乎没有把门的,在人人皆可做“记者”,人人皆可面向世界发布新闻之际,新闻业界要全面、严格地奉行社会责任着实困难。业界的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 1.互联网、移动通信使新闻报道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专业媒体在掌握第一手新闻视频方面往往不及现场当事人来得便利。从“9·11”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事件来看,第一手视频(具有新闻第一时效)大多出自现场当事人或目击者之手,由于这些视频的时效和“独家”
7、价值,来自业界之外的非专业人士时常会碰巧占据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新闻采集和发布者的位置。业界社会责任理念较少可能被外界人士接受,更不能幻想这些非专业人士能够奉行以“自律”为核心理念的传媒社会责任。就如我们在萨达姆尸体游街和卡扎菲无奈遭受性侵这样的视频新闻中根本看不到拍摄者“自律”的影子,与其说他们在“自律”,不如说他们在“自娱”。 2.正如传媒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说,在电视时代,人们是用电视摄像机感受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媒介-隐喻的关系,人们用电视摄像机对世界进行分类、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8、电视镜像里的“新闻文本”追求的效果是上镜、视觉冲击力、戏剧化和娱乐性,这是电视这种媒介的“天性”使然。相对而言,失范的视频新闻大多能够满足这些要素,因此,不仅非专业人士在拍摄视频新闻时不自觉地采取娱乐化的框架,以期达到娱乐化的传播效果(给卡扎菲受性侵视频配上轻快音乐就是明证),而且专业人士也不自觉地采取娱乐化框架,电视(视频)新闻之娱乐化氛围十分浓厚。为了追求娱乐化的效果,新闻的伦理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