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本文讲述了关于民生基准的概念、体系及完善路径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一、引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及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骤然增加,对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威胁,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平化和均等化等问题随之凸显,政府民生行政工作面临极大考验。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十二五规划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2、的制度安排这一提法,实则蕴含着民生行政和民生系统之间精妙的互动。在社会国家背景下,民生系统是政府通过民生行政活动,为公民提供广泛生存照顾,是公民生存权实现的媒介和途径。公民的衣、食、住等个体需求,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需求,都应通过民生系统获得实现和满足。政府对于民生的维持和保障程度,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民生基准,即在正常民生秩序下,抑或非正常民生秩序下,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并据此量化民生行政在不同情况下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基准是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的概念,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或面。与标准比较起来,基准具有多维性、立体性和
3、系统关联性,可以全面演绎民生行政与公民生存权之间的互动关系。民生即人民的生计。从广义来说,民生包罗万象,广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几乎所有满足和实现人民生计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手段都属于民生范畴。在社会国家理念下,民生具有双重内涵。在应然层面,民生是公民生存权充分实现的理想状态;而在实然层面,民生则表现为公民生存权借助政府民生行政获得实现的客观程度和状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民生理想和民生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因而民生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对当前公民的生存状态予以确认和保障的过程。既然应该由政治权利的拥有者负有满足
4、人民生存照顾之义务,则国家应首先明确现代社会之大规模人口的生存方式,作为民生行政的基准。[1]52即所谓民生基准,是国家通过民生行政活动为公民提供生存照顾时,用作起始尺度的一系列标准。民生基准的实质在于显明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对于公民生存状态的认知及保障程度。民生基准是民生行政的依据和正当性的重要保障。二、我国民生基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当前我国民生基准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互为因果。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民生基准概念及系统尚未确立,不但导致实践中概念使用混乱,更使得民生基准呈现非系统化,直接影响民生行政工作的整体效果。而且,民生基准的非系统化,导致了
5、民生基准的多元与评价机制单一性抵牾,不利于对民生行政的监督和评价。另外,将民生基准等同于日常生活基本基准的狭隘认知,与全面构建民生基准形成了悖论。1.概念的混淆与民生基准的非系统化矛盾。德国学者福斯多夫虽然提出了生存照顾的概念,但并未对何谓大规模人口的生存方式,即民生基准进行具体阐释,加之此后学界均倾向于生存照顾辅助论,使生存照顾从概念到范围都显得模糊不清和充满争议。[1]87片面强调生存照顾辅助论的结果是,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民生基准认识不清,概念使用混乱。如将民生基准混同于单行的民生标准,忽视单行的民生标准之间的系统整合,导致以单行民生标准界
6、定和诠释单行民生标准,进而引起民生基准系统的混乱等矛盾现象时有发生。例如: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3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用基本生活诠释最低生活,这本身就是矛盾。因为从生存权的涵义来看,基本生活显然比最低生活的含义丰富,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普通公民(而非贫困群体)的民生常态所做的诠释。2.形式的多元与民生基准评价机制单一性的抵牾。在实践中,作为民生行政行为的依据,民生基准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既包括通过立法确立的
7、保障和维持民生的各种基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工时等劳动保护基准、最低生活保障基准等,也包括国家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制定并实施的改善和规范民生问题的其他基准。例如:为了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销售行为,2000年原建设部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行为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界限、购买对象条件、购买程序、价格确定办法等,就是要求各地政府构建保障性住房的民生基准。与多样化的民生基准相比,民生基准的评价机制就显得相对弱化了,尤其是司法审查的审慎态度,使得在实践中民生基准的正当性几乎不容置疑。3
8、.范围的局限与民生基准的全面性悖论。目前我国的民生基准主要集中在公民日常生活照顾领域。如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等领域中,国家对于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