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3946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谈谈职校数学教学中消极情感因素的转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职校数学教学中消极情感因素的转化摘要:本文针对职校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情施教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情感的形成原因,提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职校;数学教学;情感体验 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均属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其中以数学为甚。面对这些学生,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之成为合格的职校毕业生,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是每位职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职校数学
2、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以情施教,对于提高职校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情感因素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产生情感增力效应;而当情绪低落时,则产生减力效应。正如弗·鲍克所指出:“情绪活动调节着学生对教育的态度和积极性”,“情绪感受还决定学生在教学中是注意力集中、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淡、消极、散漫、不满足、压抑”。 消极情感的成因分析
3、 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作用,也想学好这门功课。为什么学不好呢?究其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一)教师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职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有的教师片面认为数学教学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缺乏专业思想,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流露出无奈或冷漠的情绪。
4、教师的这些情感因素往往会导致讲课内容平淡无奇,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回答问题,对教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二)学生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做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的日子里。鞭炮味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成功与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各
5、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而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论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职校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欠缺,造成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学习没有紧迫感,把学习任务看作是教师和家长“要我学”,把数学看成枯燥无味的学科。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缺乏学习激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对所学知识认识肤浅,应用已有知识的意识不强,观察、分析、抽象、判断、推论、计算、想象等思维活动不仔细、不严密,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6、。久而久之,形成基础知识差或基本能力差的明显特点。这些学生上课情绪低落,最怕被教师提问,作业马虎拖拉,甚至“照抄不误”,学习显得十分被动。这又导致他们感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比别人差,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材料。这样就更强化了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失败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更加严重的自卑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反正是进职校读书,数学学好学坏关系不大,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破罐破摔的想法。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数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
7、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好恶。这正是《学记》中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这种态度,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并从心里喜欢教师,喜欢其所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转化为行动,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教师的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指责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 关于职校学生数学学习消极情感的成因,除了以上三种以外,还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教材问题及家长的期望
8、问题等多个方面。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一)更新观念,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相信每一个学生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是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出发点。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自身的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