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37665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论国家财政扶持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论国家财政扶持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论文关键词]公益性民办高等学校国家财政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正确认识和维护教育公益性,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国富民强的重要保证。维护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责任。其中国家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必须承担起维护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基本职责。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扶持是维护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解读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 (一) 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含义 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简称。《辞海》中“公”被解释为:公平、公正;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同,共同。现代《牛津高
2、级英汉双解词典》对“公共”的解释是“公众的、与公众有关的”,或者是“为公众的、公用的、公共的(尤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的)”。“利益”,《辞海》中解释为“好处”,是“佛教用语,尤言功德,指有益于他人的事”。“利益”在拉丁语中的含义是在场、有份,是指主体对客体(其他人、事物或者关系)的参与(实在关联性)。利益表现为某个特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客体对主体具有意义,并且为主体自己或者其他评价者直接认同、合理地假定或者承认对有关主体的存在有价值(有用、必要、值得追求)。可见“公”,即为“大众,为多数”;“益”为“客体对主体的有价值性”。公益性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有价值的
3、行为”,为大多数而非少数成员提供有价值产品、服务和活动的特性。教育公益性就是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通过举办教育,为大多数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教育产品,以及由此产生的正面教育影响的特性。 (二) 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特性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具备教育公益性本质属性。具体如下:第一,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转型中,高等教育要面向最广泛的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第二,公平性。高等教育秉持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保证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还要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过程的公平
4、并非是提供简单的、完全相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而是要根据个体背景不同、发展水平差异,提供适合目前发展水平,又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第三,全局性。高等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懂得守望社会责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又能满足个体需求,培养专业化人才;既要满足国家、个体眼前的需要,又要为长远发展服务。第四,利益性。分为两个层面(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两个维度(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两个层面和两个维度构成了四种利益模式,即个人直接利益、个人间接利益、社会直接利益、社会间接利益。四种利益模式相互交织、相互重叠,但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利益,即维护
5、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民办高等学校办学公益性的突出表现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表现突出。据前文利益性的概述,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也反映在两个层面和两个维度构成的四种利益模式之中。但介于四种利益模式的利益表现相互重叠、相互交织,在此只从两个层面加以论述。 (一) 通过人才培养产生的公益性 经过接受民办高等教育,受教育者较先前的教育经验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学历提高、学识增加、视野开阔、能力提升,具有了更加独立生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加趋近于人格、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本的提升,也给受教育其
6、他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如增加了个体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以及带来有利的个人资本状态。根据泛美开发银行撰写的《面对拉丁美洲的不平等》报告,可以看出,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其收入水平大相径庭。在拉丁美洲一个接受过6年教育的工人,其收入比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工人高出50%;接受过12年教育的工人(即上完中学)与之相比要高出120%;接受过17年教育(即获得大学文凭)的工人与之相比则高出200%。我国2009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状况也反映出,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起薪为1510元,本科毕业生为2276元,硕士生为3637元,博士生为3757元
7、。 有学者指出,这是教育的“私益性”。但是不要忘记,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体构成的。如果每个个体都能以社会利益为奋斗目标,那么对于个体来讲的私益性,对其他个体和社会而言就变成公益性了。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二) 通过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带来的社会公益性 1.由私人受益带来的社会受益。通过人才培养产生的公益性虽然多为私人受益,但它也带来了一些公共利益。如个人资本的增加,有助于税收的增加、公共资金的增多、医疗条件的改善;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优生优育,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也有利于形成共同价值观,保持
8、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 2.扩大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