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3396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佛法与企业实战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法与企业实战管理缘,意为关系或条件,缘起佛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法中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的理论。佛由凡人修,成佛再来渡凡人;主管原员工,有了成就变主管,而主管又去育员工。这循环轮转均因缘而起。佛法与管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就以企业管理而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佛法与管理,这课题联系到人生。佛法对人生的看法:佛法对我们现实世界人类的生、老、病、死怎么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看?对世界人类所发生的事情,如善与恶、亲与仇、战争与和平等怎么看?佛法对企业管理怎么看?关于佛法与人生的关系,近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
2、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早在1943年佛教与作人的讲演中就认为严持五戒是佛教的做人之法,广修六度是做人的道理。太虚大师也认为佛法实在是人类的救星,最低限度,佛法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借镜〔鉴〕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释迦牟尼成道后所说的一切教法,它包括了各种教义,以及这教义所表达出来的佛教真理,也就是说是真诚的经文,实实在在的管理。什么叫人生?人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对于生活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人生在世,应该怎样生活?应该如何立身处世?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环境?应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人生。也就是说:你如何去念好这真诚的经文?如何去走好这企业管理之路。实战管理、十字真经和佛法与人生,有着非常
3、密切的关系。禅宗创始人慧能在《坛经》中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说明佛法是离不开人世间的。这是因为,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于人间、为人间服务的。佛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广度众生,利益众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法主要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并不是解决人生之外的问题。人生问题也并非仅仅是一个生死问题,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佛法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国家,正确地对待每一个人,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因而,提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教义,这和企业实战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庄严国土,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
4、今天来讲,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所谓利乐有情,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给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利益和快乐,也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那么,这企业实战管理要求我们做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这实战管理、十字真经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优质高产低消耗和专、权、细十个字,搞企业一定要运用这十个字,否则企业就难以生存。我要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我们辛辛苦苦的做事、搞企业,搞管理,最终目的是什么?要赢得什么?(利润)。搞企业的管理者大都记得七个字,十分重要的七个字,这就是优质高产低消耗,搞企业一定要有利润,一定要赚钱,否则企业就难以生存。而对这三个方面必须三管齐下,缺一不可。你光是产品质量优良,虽然
5、受到市场欢迎,消费者喜爱。但由于产量低、成本高,这样也赚不到钱,有时反而会越做越亏。你质量好、成本低,但没有产量,同样赚不到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欢喜一场空。那么,我们如何去赚钱?如何去赢得利润?这就要靠我们去管理,要有朴实的管理队伍。因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赚到钱,赢得利润?企业能否发展?能否生存?这管理又是要我们做什么?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管理要辅以监督--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监控--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管控--体现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等等
6、。当然,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应运用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实行复合运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态势、阶段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细细想来,管是一种约束,是一种制抑的手段,是一种将个体的力量约束到一个集体中去,并为这个集体所服务,以产生更大的力量。而理,意味着一种理解、疏导,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可以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能量,而不是缚束作为不同个体而具有多样性。再则,我们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不断发展或某一件事达到成功的目标,那么,管就是为目标而设定的一条路线,一条错综而多道路的路线。而理是我们行进在这条线路上的方式方法,你如何
7、去走好这条路。这就是管与理的理解。我认为专、权、细就是做好管理的关键,企业必须有一专多能的高、中层领导,实行各部门的权、责、利明确、再层层细化到每一个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去管理。而用佛法、佛义来贯穿企业管理,更是寓意深长。佛法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对待每一个人,因而提出了奉行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义。第3页下一页最末页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