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

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

ID:10330504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因内含子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摘要】以往,人们认为内含子中的随机突变对生物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内含子和基因序列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mRNA剪切过程中,如内含子中分支点或内含子与外显子拼接处发生碱基的改变,往往会造成剪切点改变,从而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异常。本文对内含子的功能,以及发生在内含子的基因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概况做一综述。【关键词】内含子功能视网膜色素变性Progressintheresearchofmutationofgeicintronandretinitis

2、pigmentosaAbstractPeopleusedtothinkthatrandommutationsinintronhadnosignificanteffectonorganism.Butnoaycausethesplicesitechangeandproducedysfunctioncodogenicprotein.Thearticlerevieutationinintronandthestudiesonthemoleculargeicsofretinitispigmentosa.·KEYargaret等在92例ADRP患者

3、中,发现PDE6B基因内含子的碱基突变有7种,其中有4种证实为多态性,有两种与剪切位点改变有关。1993年,Mclaughlin等21报道的一类似家系,其先证者是复合性杂合突变,既携带PDE6B基因第3外显子leu220His突变,又有第8内含子(第9外显子上游10bp处)的点突变(G→A)。他的3个女儿均只遗传其中一种突变,均系RP患者。在此家系中,不难看出内含子的改变与RP发病存在相关关系。5.2与ARRP相关基因5.2.1RHO基因李宁东在对一ARRP家系先证者RHO基因序列分析中发现,第1外显子上游非编码区中第70个碱基出现A

4、/G杂合,外显子5′下游非编码区第1185碱基为A/C杂合,这两个非编码区的改变是否是致病性基因突变或与RP有关的突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5.2.2RP1基因BoentosaGTPaseregulator,RPGR)。连锁分析研究表明,RP3型约占XLRP的70%~90%24。至今发现的突变有29种,其中剪切位点突变5种。Vervoort等25对整个基因内170kb的区域进行了测序,发现60%的XLRP患者在3′端外显子ORF15处存在突变,据此推断RP3的突变占XLRP患者的70%以上,并认为终末外显子ORF15处的突变是一个突变

5、热点。有报道在英国人群47例XLRP患者中,ORF15处突变接近于80%。Miano等26在49例北美和美国XLRP患者中也发现29个RP3突变、8个家系中发现7个新的突变,其中3个为剪切位点突变。LiYang等27对中国人一个5代XLRP家系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在RP3基因ORF+483-484处发现有两个碱基GA缺失,造成阅读框架破坏。该基因缺失突变在家系中共分离,是家系的致病突变。5.4与SRP相关基因5.4.1PDE6B基因赵堪兴等检测了55例散发RP患者的PDE6B基因的22个外显子和5′端非编码区(5′-UTR)全基因扫描,

6、发现1例散发RP患者同时检测到第6外显子第2492位点碱基T颠换为C和第10外显子5′端上游(第9内含子内)第27~28碱基之间有两个碱基TG插入。另两例散发RP患者分别发现第4外显子5′端上游30~31碱基处两个碱基GT插入和第18外显子3′端下游第15个碱基发生G→C颠换。崔云在一个散发RP病例中检测到PDE6B基因第9内含子(第10外显子5′-端上游)第21-22个碱基处有两个碱基GC插入,在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群中未检测到该突变。5.4.2RHO基因和RP1基因王丹艺等28对151例香港地区汉族RP先证者和150名对照者

7、进行了RHO基因和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发现:(1)RHO基因非编码区-26GA的发生率在病例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这个SNP与RP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而RP1基因中R872H则可降低RP的危险性。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单倍型体分析证实了这一结果。尽管-26GA并不引起密码子改变,但提示除了致病性基因突变,非编码区的序列改变也可引起易感性改变;(2)该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RHO和RP1基因相互作用在RP发病中起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了RHO基因内含子区域IVS4-23GA的突变分别与RP

8、1基因N985Y和C2033Y两个位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双基因遗传方式可能与RP中的高散发性,高度临床异质性有关。6小结目前一致认为,基因是由较短的称为外显子(exons)的编码序列,及很长的称为内含子(intr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