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24900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消费主义在中国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消费主义在中国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的论文下消费主义盛行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客观现实。此问题之所以出现,既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渗透因素,更有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主义给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带来的各种消极后果发人深省,我们必须积极设法加以抵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立法、教育、宣传、劳动政策、产业布局等领域进行调整,是应对消费主义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理念;消费文化;应对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9-0066-0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野
2、下的科学消费观构建研究”(11jd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文富(1972-),男,河南南阳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下中国的日常生活领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其一,铺张浪费之风严重。国人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消费理念正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社会上弥漫着消费越多越光荣、攀比摆阔的浓厚风气,“一个人越会浪费,越讲排场,越显‘慷慨大方’,就会获得越多的尊敬。节俭和珍惜资源反而被人视为‘吝啬’,受人鄙视。”[1]这种情况使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被卷入纯粹为了虚荣的消费漩涡之中。其二,奢侈品消费
3、大潮不断涌动。价值不菲的高档日用品如名牌服饰、挎包、手表、时尚手机、豪车等都能在中国找到大量买主。即使在全球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也未扭转这一局面,以至于2011年中国人在奢侈品消费上面花费的资金高达155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超过奢侈品消费大国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其三,物质消费过剩而精神生活贫乏的情况同时存在。这可以从酒店、购物广场等地方人流熙熙的红火场面与图书馆、剧院这些“高雅”地方人员稀少的冷清局面这样的强烈对比中看出来。根据消费主义的一般界定如过度消费、追求消费的物欲性和宣泄性、片面追求商品的占有量和符号价值(即追求该商品能够给人带来某种荣耀感、地位感等欲望的满足这样的价值)
4、等,可以说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深陷消费主义误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评估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形成原因、影响并寻求应对之策,这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一、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的成因 消费主义在中国生成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即资本不择手段地、不停地进行积累)这一根本因素在起作用之外,也是其它诸多中国固有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中国的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商业广告共同催生的产儿。消费主义这种文化现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之后才形成的。市场经济的特点是每个市场主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生产上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因
5、素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这种经济模式容易造成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脱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商品库存增加、商品滞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促销”措施被派上用场,广告宣传这时候粉墨登场,大肆鼓吹消费主义文化。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逐渐普及了电视机、收音机、报纸等大众媒体工具,这些媒体都面向市场吸纳商业广告,这极大地方便了消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民众在媒体商业广告的轮番轰炸之下自然就慢慢地接受了消费主义的一些理念。 第二,国家政治运行方式的变化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孕育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有意无意的特定安排促成了消费主义。我国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王宁认为
6、,“在某种意义上,消费主义是国家让渡的后果,是国家用其经济让渡换取居民政治让渡的产物,也是国家出于经济主义目标而借助经济政策对居民消费欲望加以刺激的结果。”“消费主义不但是国家奉行的经济主义政策的一个副产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世俗化的必然结果。”[3]也就是说,消费主义的诞生是国家的某种政治安排带来的结果。在消费主义登陆中国的历史上,许多政治大环境的调整和变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消费主义文化的滋生和蔓延。在这些调整中,既有领导人在消费问题上高调主张将高消费政策作为发展经济的“大方向”所带来的政策推动,也有来自政府权力部门自觉和不自觉的意识形态淡化安排带来的巨大思想和政治影响,如对过去
7、“泛政治化”做法的批判客观上就造成了这种结果。这些政治和政策层面上的一系列主动变革拆除了限制消费主义发展的思想藩篱,使其获得在中国孕育和发展的便利的政治条件。 第三,“面子文化”和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是生成消费主义的文化土壤。中国人注重面子,有时候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故有“死要面子”之说。而个人消费的一个重要社会效果就是实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和身份鉴定:高消费通常意味着一个人身份高贵和有审美能力,而低消费则会被视为身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