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19569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野生稻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完善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野生稻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完善对策摘要:野生稻资源是中国稻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具有当前推广品种所缺少或没有的优质种质,是研究和改良水稻物种不可缺少的物种基础。而现今由于各种原因——其中主要是人为原因,野生水稻正面临严重的衰退、丢失、甚至灭绝。本文以云南省野生稻遗传资源濒危情况为例介绍了野生稻濒临灭绝的情况,介绍了野生稻物种的两种保护方法以及我国野生物种保护现状,进而对其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进行探讨。关键词:野生稻;资源多样性;多样性保护Abstract:Theainpartofthechinarice
2、resources.Becauseithasabundantgeicdiversityandhasthehigh-qualityseedprovethericespecies.hoanyreseasonsinankind’sbreakageisthemainone.Thisarticleintroducesthesituationofple.Meaningethodstoprotecttheple.Atlast,itmakesadiscussioninprotectingthevariousandsustainableuseoft
3、he长,现仅存10m左右。广东肇庆、高要、郁南、英德和海南崖县、陵水、白沙、乐东等县的药用野生稻大部分已经消失,保存下来的不足原有的5%。佛岗县浮梁水塘原有野生稻500h㎡的居群,现只剩30几丛。江西东乡的普通野生稻原有9个居群,现只剩下人工保护下的2个居群。台湾省桃园、新竹两地的野生稻已于1978年消失。在1978-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组织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各省考察与搜集野生稻,各种野生稻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云南省是我国的水稻大省,三种野生稻在云南都有分布。为使问题具体突出,下面仅以云南省为例分别
4、说明各种野生稻的濒危情况。(一)普通野生稻濒危现状中国三种野生稻以普通野生稻濒危情况最为严重。1964-196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原水稻生态研究室曾在景洪县(今改为市)发现有26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而在1979-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组织全国考察时,分布点仅存3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庞汉华等于1998年11月考察时发现,景洪市原分布点已被开垦用作稻田、菜地,或用作修公路、建房等,普通野生稻已经消失。在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考察组发现云南省元江县曼来乡嘉禾村附近的山顶(海拔650m
5、)积水塘,原来的四个水塘都分布有野生水稻,但是由于牲畜践踏、人为采集、杂草竞争,养鱼等原因,现在只有一个水塘(约330㎡)保存的几十丛的普通野生稻。(二)药用野生稻资源濒危现状1965年中国农科院原生态室考察时发现云南耿马县、景洪县5个分布点,1978-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考察时发现耿马、永德、景洪和普洱等地7个分布点,共十二个分布点,但由于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药用野生稻已寥寥无几。如孟定的罕农办事处遮甸村对面山坡1987年发现800多米长的山沟分布有药用野生稻,现已开垦成梯田,药用野生稻已消失,其它地方也未
6、发现新的分布点。景洪县车里沟的药用野生稻也因建房、被开垦耕种其它作物而消失。(三)疣粒野生稻资源濒危现状云南疣粒野生稻分布最广,在7个地、州18个县都有分布。现今,大部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非彻底性的破坏。如景洪市北山上的橡胶林中原分布6.7h㎡大量密集的疣粒野生稻,而现在只零星分布不足0.13h㎡,其它地方也是多数分布面积缩小,但是不同程度的保存了部分疣粒野生稻。在耿马县孟定镇新寨嘎楼村被四布爱山竹林、小灌木丛中约有1.33h㎡疣粒野生稻;新寨办事处柏练村后面山坡的竹林约有0.33h㎡茂密的、连片生长的疣粒野生稻;在嘎楼山上的杂
7、木林的山沟附近分布约0.67h㎡的疣粒野生稻;由此可见河南省疣粒野生稻的储备相对丰富,在短时间内不会灭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庞汉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品资站,戴陆园)广东、海南、广西、江西、福建、湖南与台湾等几个野生水稻分布大省都有与云南近似的野生水稻大量丢失或灭绝情况。二、野生稻的保存中国野生稻资源分布的迅速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野生稻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巨大损失。伴随的将是水稻有益基因和稻种起源、演变分类的基础物质的丢失。为防止野生稻宝贵种质资源的丢失目前我国野生稻保存有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存两种。(一)原生境
8、保护原生境保存是指对野生种在原生境的自然条件下进行保存,使其能继续生存在其原来的生态环境之中,由于与原来的环境发生作用,能保护物种的近化和适应的潜在能力,最大程度的保持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它属于一种动态的保护,也是首选的一种保护方法。1976—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