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

ID:10299026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_第1页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_第2页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_第3页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_第4页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思考的论文论文摘要: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宏观层次的国家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测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过程中应该涉及的若干重要方面,并建立了一个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框架模型。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化水平测评;框架模型  1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所谓信息化是相对于工业化而言的,它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大多数学者则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2、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信息化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的竞争优势。企业通过生产的信息化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通过营销的信息化可以把握市场的最新动态,通过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将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因而全面、公正和客观地评价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目前如何正确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没有权威的规范和模式,尤其是在定性的基础上定量评价是管理界函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并不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装备落后。我

3、国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信息化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cOm占我国工商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中,有一半的还没有配备计算机,(2)社会网络化程度低,信息流通不畅。截至2002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5910万,同时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2083万台。这个绝对数字虽然大,但我国上网人口的比例还很低。2003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广东、香港和北京等局部地区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则充分说明一了我国公共信息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存在公共服务部门信息不畅的瘤疾;(3)人

4、员素质低、管理方式落后、信息系统成功率低。我国企业职工队伍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68%,这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企业大多还是采用粗放式管理,管理方法落后,因此体现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中国的成功率很低,以致于业界中产生了“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的悲观观点。我们认为,以上种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间题,那就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措施。否则,盲目进行信息化投资只能使企业陷人歧途,使信息化投资产生不了回报或者

5、达不到预期的投资目标。  2企业信息化水平测评的理论模型及可借鉴的方法介绍应该说信息化测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1962年马克卢普就在其《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就考察了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测评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与方法。1977年,美国学家波拉特在《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一书中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信息化的测评方法,并利用美国国家统计数据具体地测评了美国信息化的gnp值和就业人数,第一次使人们对美国的经济结构和性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其理论核心是将信息部门

6、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逐个识别出来,然后将信息部门分为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进而建立了一套可以量化的测评体系。其中一级信息部门又称第一信息部门,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或产业),这个部门提供信息处理与信息传递所需要的技术性的基础设施,销售作为商品的信息;二级信息部门又称第二信息部门,包括民间和政府的管理部门,此类部门涵盖了经济领域中行使计划、决策、管理活动的有关机构。1965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畸清介首次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法,又称信息化指数模型。信息化指数法主要是从邮电、广播、电视新闻等行业中选取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

7、平、信息系数四个要素来体现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四个要素具体又细分为11个变量,将这些指标与某一基准年相比得到的就是信息化指数。这种方法即可以从时间序列上研究发展趋势,也可从截面上考察不同国家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差别。1998年,钟义信等提出了一种测评信息化水平的新方法,取名为“信息化的综合指数法”。  这些方法成为我国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导性理论和方法。如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国家统计局于1995年采用六个要素指标来测度国家信息化水平。这六个指标分别是: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人才和信息化政策法规,每个要素指标又包含

8、若干个子指标。现有的这些信息化水平测评模型和方法几乎都是立足于社会和国家等宏观层次的,因此往往以产业部门为基础数据输人单元。但如果把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