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 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7物理《电荷》的教学设计 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中学周新13574453490【背景分析】 此教学设计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5.1节《电荷》。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
2、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e=1.6×10-19C、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77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3、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直尺、塑料袋、小羽毛、碎纸屑若干。【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将学生分好组,准备好实验器材)一、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魔术。(播放一段有趣的放电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师: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了,电灯、电视、电脑…这电到底是什么,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今天我们就要了解——电荷。(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 1、学生实验(了解摩
4、擦起电现象):师:大家来做一个实验(多媒体显示实验内容)[实验1]将塑料尺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实验2]将塑料尺用塑料袋摩擦后再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实验3]将摩擦后的塑料袋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师: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发现告诉大家?77生: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师:为什么摩擦后的物体有吸引力?(学生有的说带了电,有的说结构变了) 师:(举着摩擦后的尺、袋)此时的它们带了“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吸
5、引轻小物体。 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生:干燥时梳头发梳子能使头发飘起来;晚上脱毛衣时看见了火花……(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演示实验(了解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师:是不是摩擦过的物体都能相互吸引?我们来观察几个实验。(承上启下)(多媒体显示实验内容)[实验1]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
6、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77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7、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师:若橡胶棒与丝绸摩擦,它带哪种电荷?(许多学生面露疑惑)提示: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鼓励学生课后去主动探究) 师:下面我们做几个习题,检验一下对的掌握程度。(多媒体展示题目)【习题1】有两个通草球,甲带正电,能吸引乙,则乙()A.不带电B.带正电荷C.带负电荷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习题2】三个通草球甲、乙、丙分别相互靠近时,结果发现甲吸引乙球,乙球吸引丙球,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丙球()A.带正电B.带负电
8、C.不带电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思考并回答易错处:忽略了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验电器(观察它的构造,通过实验了解它的原理和作用。)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外壳师:(由习题2引入)丙球是否带电实验室只要一种仪器就可检验出,(拿出验电器)这就是验电器,我们看一下它的结构。师:下面观察一个实验并回答几个问题。(演示):1、将未摩擦的玻璃棒直接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无反应.2、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