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45596
大小:207.0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6-13
《温病绪论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温病学定义2、了解温病学发展概况3、掌握明清温病学形成史重点1、温病与温病学的概念2、清代温病学家代表及主要学说一、温病学的概念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其辨证体系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现将其和伤寒、金匮同归于临床基础学科。二、温病学的任务1.阐明温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传变规律。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2.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温病学发展概况(战国-明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时期: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明清时期(形成阶段)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萌芽
2、阶段(战国-晋唐)特点:1.对温病有了初步的认识。2.但温病学尚无专门的著作,有关温病病名、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的记载,均散见于中医历代文献之中。3.与温病学有关的著作:《内经》、《难经》、《伤寒论》等1、《内经》有关温病因、证、脉、治的记载。温病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2、《难经》有关论述《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将温病归于广义伤寒之中。3、《伤寒论》有关论述: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对温病的概念和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
3、。阳明病治疗的白虎汤、诸承气汤等在温病治疗运用也很普遍4、晋.王叔和《伤寒例》的论述王叔和《伤寒例》提出:寒邪“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的观点,提出的伏寒化温说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提出“时行之气”概念,即非时之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后世创立新感温病和瘟疫学说很大影响。5、《备急千金要方》的论述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列有温病方十首,其中萎蕤汤治疗风温为后世温病学家加减萎蕤汤的基本方,是用作治阴虚表证的代表方。战国-晋唐小结1.对温病已有一定认识。2.但理论尚较简朴。3.概念上将温病隶属于伤寒中4.未有专著。(二)成长阶段(宋代-金元)特点:对温
4、病理法方药有新的见解,注意到温病与伤寒的区别,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特别是在治疗上有所突破,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宋——金元时期(1)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批评对仲景方“竟不能更张毫厘”的说法。提出热病可“别立方药而不从仲景方”的主张。宋代朱肱、庞安常提出治疗外感病不可拘泥使用古方,而要因人、因地、因病、因时而异。开始有所突破。宋——金元时期(2)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认为:“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用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唯冬月及春初可行。”同时提出应视体质不同而用。宋——金元时期(3)庞安时(字安常)《伤寒总病论》:“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素伤于风,复伤
5、于热,风热相薄则变风温”。而非伤寒论所说的坏病。宋——金元时期(4)金元学术争鸣,寒凉派刘河间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并创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开清热解毒先河。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之说。宋——金元时期(5)元末王安道进一步将温病与伤寒区分开来。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医家吴鞠通称其“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宋——金元时期小结对温病的认识有较大提高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阶段为温病在理、法、方、药上开始有突破,特别是在治疗学方面有了新见解。(三)成熟阶段(明清时期)特点:1.理论日臻完善2.治疗不断丰富3.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
6、。(三)明清时期(1)明代医家汪石山提“新感温病”之说,认为除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温病外,尚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病温者……此新感之温病也。”(三)明清时期(2)明末医家吴又可出我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瘟疫论》,创造性地提出瘟疫与伤寒有“霄壤之隔”的独特见解。(三)明清时期(3)叶天士:阐明了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区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发展了温病诊、治方法,是创立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杰出代表。(三)明清时期(4)叶天士的代表作:《温热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临证指南医案》《三时伏气外感篇》是王孟英将《临证指南医案》后附《幼科要略》
7、中有关春夏秋三季伏气和外感温病:春温、风温、暑热、秋燥等编辑而成。(三)明清时期(5)薛生白《湿热病篇》是专论湿热性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著作,进一步丰富了温病学内容。(三)明清时期(6)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后世学习温病学必读之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及三焦分治大法,补充了卫气营血的不足,两种辨证理论相辅相成,使温病辨证理论更加完善。另外还组创了很多温病方剂。(三)明清时期(7)王孟英《温热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