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37033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话题作文之布局谋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话题作文之布局谋篇谋篇布局其实就是讲结构问题,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观。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结构完整,主要是指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前后照应,上下连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没有颠倒重复,混乱不清的毛病。 一、完整的结构,是作文得高分的基本保证 在中考作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仍然存在着结
2、构上的缺陷,或有头无尾,或主次不分,或详略不当,或"三段式"等等。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弄清楚内容的主次、详略,主要内容又如何处理,开头与结尾又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等。 1、开头 好的开头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如何把文章的开头写好呢,这就要求在写作时,文章的开头要干净利落,不罗嗦,切入正题迅速。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在略加修饰后,也必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 开头的方法另开专题讲。 2、过渡 过渡,就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强时,就需要用
3、一两句话过渡一下,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断裂不衔接的缺陷。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繁琐累赘。过渡主要注意两个问题: (1)文章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内容的转换处。文章的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一个部分转入另一个部分,其相邻之间需要过渡。表达方式的变换。如由叙转议,由议转叙,由叙议转抒情等。写作手法的变换处,如由倒叙转顺叙,由顺叙转插叙,往往靠过渡来实现。如《祝福》"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由前文的顺叙过渡到倒叙祥林嫂的一生。 (2)怎样过渡?过渡的方法一般有
4、三种:一种是用段落过渡,一种是用句子过渡,还有一种是用词语过渡。另外,还可以通过小标题或序数词来过渡。 3、照应 照应,就是指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后文内部的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在写作时,必须注意到照应的问题,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2)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比较深刻的文章中,必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
5、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3)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4)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 (5)关键词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6)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置悬念,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
6、愈浓。(7)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 4、结尾 结尾也是文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画蛇添足。结尾是全文主题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题的深化,同样不可忽视。文章开头难,结尾也难。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也就是说,文章很多,但结尾不会相同。 常见的结尾方法:文随意尽自然收束全文;含蓄式结尾(可以留下空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也可在结尾处用设问或反问
7、句提出一个新问题,引发人去思考,从而使文章更深刻);结尾与题首有所照应;号召、总结式结尾。 二、清晰的层次,是作文得高分的重要筹码 一篇文章是由若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二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
8、没谱,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三、几个小技巧,可能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可巧设一个题记 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旨,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所以不失为使自己的文章生色的一个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