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

ID:10214812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_第1页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_第2页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_第3页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_第4页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翻译摘要:十四行诗传入英国后,经过改造产生了适合英语的体例。其中一式由莎士比亚广泛使用,成绩不斐,因而被称为“莎士比亚体”。此体佳作甚多,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们从没有间断过对其翻译的探索。但由于诗歌的特殊性,想得到一份完美的作品却颇为不易。在此选取辜正坤先生、朱湘先生以及孙大雨先生的译本进行评析,以期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得到一些启示。关键字:十四行诗、翻译、莎士比亚体、形合、意合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A十四行诗(Sonnet)是一种风靡西洋的传统诗歌,最初源于意大利,后传入英法等国。在中国

2、,最早赋予其“十四行诗”一名的为戴望舒先生,而闻一多先生所音译的“商籁诗”也广为流传,被大众接受。“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十四行诗,是十四行诗成功移植入英国的典范。传统的十四行诗为“意大利体”,前八行为两组抱韵,即:ABBA7ABBA,这种结构使得韵少的英语饱受禁锢。华亚特与萨里伯爵在“意大利体”的基础上,创作了适合英语特点的十四行诗。而由于莎士比亚使用此形式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体例便被后人称为“莎士比亚体”。“莎士比亚体”一般由三个交叉韵式的四行诗节和一个押韵的双行诗节组成,多以最后

3、押韵的双行诗节为全诗点睛之处。韵式为ABABCDCDDFDFGG。诗行采用五步抑扬格(iambicpentametre),每行有十个音节。莎翁的百余首十四行诗多为此韵式,其中最负盛名的第十八首,便是“莎士比亚体”韵式的典型之作。翻译追求“形合”与“意合”,而十四行诗作为一种格律诗,要求更为严格。多年来,众多名家从没有间断过对莎翁十四行诗翻译的探索,而民间的翻译版本更是不计其数。在这些探索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也诞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在此,便以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为例,选取辜正坤先生、朱湘先生以及孙大雨先生的译本,让名家

4、名作为后人的翻译工作点亮一盏明灯。对于三位先生的经典译文,笔者将从“形”与“意”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一、形之五步抑扬格7十四行诗的诗行为“五步抑扬格”,即每行有五个音步,每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抑”,后者为“扬”,每行诗共有十个音节。众所周知,在汉语中,每一个汉字自成一个音节,而英语不然,音节数并不能以单词数论数。三篇译文中,以音节而论,最为贴近十四行诗之形的为朱湘先生的一版,他的译文每行都是十个音节,可以说严格遵循了原诗的音节模式。辜正坤先生的版本则在音节方面上较为自由,他的译文诗行音节数从12到14兼具,

5、如,“但转瞬又金面如晦常惹云遮雾障”便是14音节,但辜版整体以12音节为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孙大雨先生的译本:孙的译文形式也是极其工整美丽,但却与原文的每行十音节不同――每行都是12个音节。而在形式上更贴合原文的一点是,孙的译本,应用了其自身提出的“音组”理论,每行诗12个音节均可划分为五个音组,也与十四行诗的“五步”相契合。“所谓音组,简要地说来,是以二或三个汉字为常态而有相应变化的结构来体现的。”①以孙译本前四行诗为例:可要我�将你�比作�初夏的�晴晖?你却�焕耀得�更可爱,�也更�温婉;狂风�震撼�五月天�眷宠

6、的�嫩蕊,孟夏的�良时�便会�变得�太短暂。上述诗行,都按照孙大雨先生的音组理论,划分成了五个音组。而朱湘先生的译本,虽然严格遵循了十四行诗十音之数,却无法与“五步”相契合。如译文第三行:暮春的�娇花�有暴风�侵扰,第五行:有时�天之目�亮得�7太凌人,都是十音四步。诗行之间四步与五步的交错,使得译作在表面上虽然达到了形式的整齐规范,仔细读来却内含不和谐之处。而由于汉语自身的特性,要将10音,也就是10个字,分为五步还要连贯成句,执行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因而孙大雨先生此处对译文的处理,不仅做到了表面形式的美观,又做到

7、了内在音组的和谐,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二、形之韵式“莎士比亚体”的韵式为ABABCDCDEFEFGG,共七韵。三篇译文,孙版的译文从头至尾,极为严谨的符合此韵规律,而朱版的译文虽有少许出入,但整体上来看是继承了此韵式的。而辜正坤先生的译本,则抛弃了十四行诗原有的韵式,十四行中,有十行以ang韵做结,更符合中国人传统概念中对诗的印象,因而更富有“中国式”的音韵美。就sonnet18的译文来看,从“形合”的方面来整体考虑,孙大雨先生和朱湘先生在诗歌形式的追求上,尤其是孙版的译文,极为忠实且又巧妙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论,与汉

8、语的实际情况相融合。而辜正坤先生似乎却有更多的考量。他的译文选择了读者群体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对于习惯了绝句律诗的中国人而言,十四行诗共有七韵,转换之间易使人产生突兀之感――所以说辜版译文虽然脱离了原文的韵式,但却结合了国人的实际和阅读习惯,因而更容易被人认同为“诗”。三、意之“信达雅”三版译本皆是大家手笔,从整体来看,信达雅齐备,堪称已入化境。笔者在此便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