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政治思想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

ID:10197650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_第1页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_第2页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_第3页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_第4页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政治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政治思想《论语》中的政治思想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所2006级研究生(510006)刘小东摘要本文以治国与修身的关系为主线对《论语》中的政治思想做出了概要的整理,并在这一主线上考察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同时认为修身治国是开始于孔子,为《大学》所继承的本土政治思想的核心。本文的任务主要在于发掘《论语》中治国与修身的关系这一脉络,使之更加清晰。关键词儒家论语社会理想治国之道修身仁正文《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也包含一些孔子弟子所说的话。《论语》自其产生一直都是作为儒学的入门书籍,流传

2、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因此有人说这部书是讲政治的,但也有人说这部书是讲修身的,其实这两点可以统一起来:《论语》主要是从修身角度谈论治国之道的政治类书籍,这个联系在宋明以后更加明显。因为,对于儒家而言,修身与为政是密切相关的,他们在公共政治中更重视私人德性。下面也将按照这个思路对《论语》中的政治思想做一下整理。一、儒家的天下观和社会理想古代王朝有一个特点,就是皇帝一人统治天下,拥有对天下万物、江河山川的治理权,以及天下万民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论语》以及传统儒学,并不认为天下是一人一姓、或某个政治派别的私有物

3、,而是认为天下为公,且为贤者所治理。孔子赞美舜禹让贤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8.18)【注1】。《论语》中也有含蓄的表达其社会理想的文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牛有一次抱怨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自己没有,子夏告诉他说,这些都是命运的安排,但是,如果“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5),何必忧心自己没有兄弟呢。总的来说,《论语》所期求的是人人循礼,天下一家,和乐融融的社会状态。二、儒家的治国之道5《论语》中的政治思想孔子实现其治世理想的方法总纲见于《为政第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4、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在这里,孔子比较了德治与法治,他认为以礼乐为核心的德治优于以刑罚为核心的法治,他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他还向季康子解释为政不宜用刑杀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后来的儒家继承和发挥了德治优于法制的思想,《大戴礼·礼察篇》说:“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倍,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之善者异。或导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

5、。导之以德教者,德教行而民康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哀戚。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注2】。因此,以后中国便走上了德治之路而不是法治之路。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说,治理天下应该用仁德引导百姓,并用礼仪来规范他们,而不是用政令和刑罚,这样百姓就不会规避上位者的治理,而是怀着羞耻之心自觉的远离恶行、归于善道。以礼治国,如果上位者好行礼乐,那么百姓也就易于任用,此即所谓,“上好礼,则民易使”(14.41)。以礼仪治天下就可以达到民和亲的效果,礼的精义也就是“和”,《学而第一》里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1.12)

6、,但是两者不可偏颇,和为质,礼为文,文而后成章。因此,有子又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12)。孔子生周之末世,以继周制为己任,他所说的礼指的也就是周礼,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但是,孔子的贡献在于深化了礼的内涵,把礼的本质归结于“仁”。有一次,子夏文孔子《诗经》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眩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启发他说:凡绘画,必布众色于素底,以成其文,于是子夏领悟出:这就是说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3.8)。换而言之,礼乐只是治国之道的形式,礼乐的核心和本质是仁。因此,孔

7、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所谓“道之以德”之德也就是仁德。如果以仁德治理天下,天下就自然理顺了,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2.1)。孔子还认为,在周之末世,如果果然有王者兴起,那么也要30年才可以实现仁,他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13.12)。以仁治国,兴礼仪之邦,就要爱护百姓(12.22),就要施“恭、宽、信、敏、惠”五者于天下,这样就能百姓任使,做事成功(17.6),同时,施行仁,治世者还要“能近取譬”,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这是施行仁

8、的窍门。但是,施行仁不是单靠仁就能成功的,治世者治世不仅需要仁,还需要有足够的的智慧、严肃认真的对待自己职位的态度、行为合乎礼法(15.33)。仁可治国,仁作为儒学核心概念是孔子最早使用的,但是,“仁”也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土壤,这就是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孝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治世者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