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

ID:10191461

大小:38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未取得大的成效,戈尔巴乔夫改革反而给苏联党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其改革在指导思想上放弃了社会主义方向,使这个在20世纪显赫一时的世界大国迅即分崩离析。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20世纪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它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问题,又是事关革命的成败问题。社会主义革命

2、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模式。学情分析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经济改革,一些内容相对比较枯燥,需要教师把苏联经济改革与我国的改革相联系,在对比中探究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上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历史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可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1.本课较大篇幅是叙述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具体措施及结果,教师可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以便在课堂上节省肘间,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有关问题。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

3、人改革失败的异同点,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进而将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认识到中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学习方法1.课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人的相关历史资料,在了解三人的基础上探讨其改革的背景。2.在课堂上分组探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人改革失败的原因有何不同之处,每组选代表一人在课堂上交流探讨结果,结合老师点拨,形成结论。3.课后撰写历史小论文,我们应该从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中吸取哪些教训,以更好地把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

4、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材料解析,提供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文字材料,通过材料深入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2.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各是什么。3.在活动与探究中让学生比较分析苏联改革与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道路

5、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2.苏联的改革及其失败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值得深刻反思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大事,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有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分析和认识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所具有的意义。重难点分析重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赫鲁晓夫是死后唯一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苏联著名艺术家、赫鲁晓夫半黑半白的墓碑设计者涅伊兹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过的话.比较贴切地概括了赫鲁晓夫的人生特征,他认为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

6、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你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是怎样认识的?教学新课一、鲁晓夫改革多媒体课件显示材料:虽然列宁没有来得及对俄国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作出全面的总结概括.但是他晚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作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掌握了苏联党政大权,背离了列宁开创的方向,建立起“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认识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忽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状态,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

7、在经济上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公有制,政治上忽视民主,过度集中。在俄国经济水平落后、传统文化没有经过很好扬弃的情况下,这种政治上的集中就带有封建专制的色彩。“斯大林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够利用国家政权集中资源,迅速推进工业化,但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最终阻碍了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回答:1.列宁在晚年作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指什么?2.“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1.列宁在晚年作出的积极探索是指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出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斯大林模式”消极影响的表现根据材

8、料总结为:社会主义建设背离了苏联特殊国情;片面追求公有制,超越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