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ID:29498125

大小:64.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讲87页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我先提个问,有哪个同学知道现在还剩下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哪几个?生:5个(中国、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师:同学们说的对,相比较而言,这五个国家只有中国综合国力还比较强大,小时候我们学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句话反过来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综合国力提高,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东欧改革失败,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为什么苏联的改革没有成功呢?给世人留下了很多的思考。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改革的具体

2、,同时反思苏联改革失败能给我国经济改革留下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赫鲁晓夫他们为何要进行改革,还得从斯大林模式说起。“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突出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师:大家回想一下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呢?生:回忆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是:(1)片面发展重工业;(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一种形势下,苏联改革势在必行!师: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后,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了“二十大”。在苏共

3、“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同时作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具体情况如何呢,同学们我们看一段录像。生:看录像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缺乏对斯大林的客观全面分析,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损害了共产党的权威,同时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毛主席晚年也犯过同样错误,但邓小平科学客观地评价了毛泽东,“三分错误、七分成绩”,使我们党不至于造成思想混乱,社会稳定过渡。师:赫鲁晓夫是如何具体开展改革的呢?下面同学们结合课本,填充一下屏幕的这个表格。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填写师: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在农业,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在农业方面体现尤其明显,所以赫鲁晓夫试图纠正斯大林的错误。但赫鲁

4、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最后有没有挽救苏联脆弱的农业呢?生:没有师:我们看到这副图:赫鲁晓夫开展玉米运动,赫鲁晓夫认为:玉米是一种最好的青贮饲料,它是自然界用来喂牛的第一等饲料。因而要求各地广泛扩种玉米,结果是因为苏联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玉米生长,其它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最后被迫进口粮食。赫鲁晓夫开展玉米运动中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生:脱离客观实际师:赫鲁晓夫改革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生:①权力下放;②物质利益原则师:赫鲁晓夫在位时,工业还是取得一定的进展,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加加林是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结合幻灯片)师:下面一起探讨一下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

5、和弊端(结合课本填写表格),老师补充: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虽然严厉,但不深刻;没有把主要精力用来探讨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根源和弊端,而是用在对斯大林的人身攻击上;,但实际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盲目性指的是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如缺少相我国改革开放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这样的战略方针和思路,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也变化无常,这是赫鲁晓夫在位时拍摄的几张照片,看到这几张照片,大家可能会联想起一个拳击手:泰森。这张图片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皮鞋敲桌子,被称为“国际笑柄”。

6、赫鲁晓夫性格急噪喜怒无常,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师:有人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搞乱了(结合幻灯片)。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师:继赫鲁晓夫后,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继续推进改革,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填写这张图表,展示幻灯片。师:与赫鲁晓夫改革不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工业,推行新经济政策,前期取得显著效果,但后期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拖跨了美国经济,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师:看这副图,有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好大喜功是勃列日涅夫本性。师:有人认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搞跨了师: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的边缘

7、时刻,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新一届苏共中央总书记。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其基本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要增长1倍,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提高到5%,人均实际收入增加60%—80%。其基本思路是: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给企业放权让利,国家对经济管理逐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经济管理为主的方法过渡。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不同的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措施针对的是所有,而不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师:由于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