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

ID:29362819

大小:10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2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已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1.情境法: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图片,营造历

2、史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如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等)。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展示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3.比较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归纳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探究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

3、识。教材分析:贯穿本课的主题是苏联领导人在斯大林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成效不大;戈尔巴乔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但改革失控,苏联解体。对本课知识的把握就以此为主线进行。第一部分是“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成效及其局限性;第二部分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应掌握勃列日涅夫前期在工业上推行的“新经济体制”及其效果以及农业改革措施,及其改革的局限;第三部分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掌握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2.难点: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4、和曲折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斯大林录相---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由此苏联的改革势在必行。斯大林逝世翻开了苏联历史新的一页。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先后几次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

5、容,然后设计一张“苏联经济改革一览表”,并填写表中有关项目的内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赫氏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氏改革混乱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给予农民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开荒增产,种植玉米运动扩大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改革工业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评价积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

6、和开创性精神。前期收到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局限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没有突破旧体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滑坡;一、探究活动:1.归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指导思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都没有脱离“左”倾教条主义和“左”的理论框架的限制,而戈尔巴乔夫虽然看到了必须对此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在实际改革过程

7、中缺乏有力的宏观规划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没能在客观上跳出“左”的的理论束缚。主要内容和结果: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异: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小结: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

8、已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