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

ID:10179316

大小:9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6-1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专题《劝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劝学(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某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2.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的使用情况。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设计思想《劝学》是荀子的名篇,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

2、的态度和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劝勉学习,因此,讲解本文首先应从论述文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大量使用比喻论证,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本文是学生上高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字词句的串讲也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

3、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

4、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2.荀子的名言: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劝学》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劝学》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劝学》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学》

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非相》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君道》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天论》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正论》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性恶》3.《劝学》(节选)教学PPT●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入新

6、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荀子。●解题,“劝学”的听讲“劝”,是“劝勉”的意思。讲解,准确把握题意。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范读课文轻声跟读,注意字词的读音,以及句子的断句。木直中绳虽有槁暴日参省乎己君子生非异也故不积跬步锲而舍之蚓无爪牙之利主导学生活动:提问:首句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概括、发言。强调阅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7、提升语文素养。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和中心论点。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词语:已(停止)。主导学生活动:研习第一段,请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一人朗读,其余人阅读、思考、标注、发言。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主导学生活动: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

8、方法。最后总结本段论述重点。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个别发言。明确: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