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7502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吃透课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激发兴趣、凸显教学、增强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反思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关键词】吃透课标;激发兴趣;凸显教学;增强互动;教学反思中国分类号:G633.51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对课堂教学的
2、有效性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此可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一、吃透课标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6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
3、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目标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同时,我们对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进行准确地把握,对于该挖掘的内容一定要讲到位,凸显课程要达到的效果,这样教学程序就会十分流畅,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就必须以实现课程标准而服务,即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
4、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的目的,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且这三个目标应是协调统一的,也就是说一节有效的历史课必须是三个目标共同实现,而不是侧重于某一个维度。只有知识、能力而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不算“有效”的课,而只讲情感的渲染却没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也不算真正“有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课标”,力求“吃透”教材,备好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三个目标”,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二、激发兴趣、凸显教学、增强互动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5、的关键61、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兴趣能引起学习者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使感知清晰、记忆深刻,能启发思维力和想象力。学习兴趣还会使人入迷地去钻研科学知识、领会其奥妙。没有兴趣和愿望,会过分依赖外界的奖赏或压力,学习被动,效率低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学习内容上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学习方式上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和独立思考;学习环境上创设有利情境、选用适宜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本身独特的科学魅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尝试成功,增强学习信心等都是有效措施。2、凸显教学的有效性每一节历史课都有其核心内容,包
6、括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这往往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我们长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①降低教学能级。把不适合自己学生课堂学习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创设情境,激活文本,把教材中复杂、深难之处化为筒单、易懂的图形、符号等。②转化教学资源。用足课程资源、用好现实资源,联系学生资源,把课堂变成立体的教学资源。6③重组教学内容。为了突显知识的内在联系,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理念,将教学内容重新调整、补充。④导入精妙,讲
7、解生动、深入浅出,活动落实,流程自然,真实反馈,结尾无穷。把课程的内容结构通过认知过程转变为学生的知能结构。3、增强互动的有效性新课改的课堂本质特征是要求学生活起来,这里的“活”不单单是让学生开口说话,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以实现历史课堂学习的有效性。①设置有效的问题。设置好“问题链”是课堂中启发、引导、互动、调控的纽带。精心设置问题:第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量,且注意提问的情境、提问的方式和解答问题的方式;第二“问题”要有一定逻辑性和梯度,以提出
8、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全过程;第三提出的问题要有益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的指向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第四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并重视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6②保持有效的对话。在课堂对话中,保持民主、平等、安全的氛围,关注学生的课程问题。在人与人的互动、思与思的搏动和情与情的共鸣中,就会生成亮丽的课堂状态,实现人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通过对话,教师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解的针对性与练习的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