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

ID:10167444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_第1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_第2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_第3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_第4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税体制改革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通货膨胀、“土地财政”和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的与现行财税体制有密切关系。新供给经济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提高经济体产品供给能力、完善政府制度供给能力。一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税制改革;二是提高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力度,加大财政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本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关键词:新供给经济学;新型城镇化;财税体制改革一、引言10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尽管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但供给也会对需求产生引导作用,创造新的需求。经过了30多年的

2、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这种发展既是需求水平的提高,也是供给能力的提高。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人均收入来看,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质量仍然不高,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仍然有限。国内外有人认为我国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所依赖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已经在减弱甚至消失,同时中等收入陷阱、福利陷阱却在不断逼近。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寻找到促进生产率长期持续增长的供给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点的增长拉动效应,这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新供给经济学的基

3、本原理经济增长的基础是需求,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供给却是满足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传统供给经济学认为施行降低税率等政策能在短期中改变需求,并长期中提高经济体的供给能力。而供给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失业和通货膨胀。新供给经济学认为经济体中存在大量需求,需求大小影响经济增长,但由于每种产品存在需求上限,固定种类的产出必然存在增长极限。若要使经济体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必须不断开发满足潜在需求的产品,创造新的商品消费需求,实现集约式、创新突破式增长。与传统供给经济学不同的是,新供给经济学强调政府提供的财政、法律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

4、对于发展市场经济、保障社会福利具有重要作用,即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直接影响经济体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10从目前来看,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技术自我创新方面不足,经济体发展接近“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趋于枯竭,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的空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供给冲击问题明显。这势必要求我国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制度供给水平,引导经济体实现由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生产方式向依靠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集约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改善产品供给质量。最终通过政府制度供给能力的提高和经济体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提升人民福祉。[HJ21mm]三、当

5、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共十八大之前,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但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化发展仍较为落后,不仅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及多数新兴经济体,而且城镇化质量不高,特别是市民化进程缓慢,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使得我国城镇化率的真实水平大打折扣。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人口扩张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和汽车交易市场空前活跃,钢铁、水泥需求猛增。央行长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通货膨胀程度上升,物价、房价高涨提高农民

6、变市民的成本,阻碍人口城镇化。二是“土地财政”及由此导致的地方债务问题不断加剧。推高房地产价格的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地方政府热衷“造城”,即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三是部分大城市人口密度过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缺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缺失带来的负效应部分抵消了城镇化带来的正效应,影响人民福祉的提升。四、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10新型城镇化产生的诸多问题,除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体制改革滞后,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目标不协调造成的。这种滞后和不协调对新型城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

7、有两点。(一)现行分税制造成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导致“土地财政”和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1994年我国推行了分税制改革。二十来年,我国财政分配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力逐步向中央集中,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使得地方财政变得捉襟见肘。10以中国最富庶的江浙沪地区为例,从地方财政收支比较看,江浙沪地方财政收入之和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的1759%上升至2011年的2232%,同期三地区地方财政支出之和占全国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344%上升到了1501%。江浙沪地区只是地方政府处于分税制中从属地位的一个缩影。地

8、方政府事权扩大与财力增长不相匹配,尤其是在“营改增”全面实施,地方政府财源进一步收紧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收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