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725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浅谈初中英语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英语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重点对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一阐述。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创新1、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6目前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它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目标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个性品格。而在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中,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感到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阅读方面抓得好,就会对听、说、写这三个环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
3、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本文拟对此谈几点认识。2.1保留传统教学精华,进行创新教学。创新,对一个墨守陈规的老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但在
4、思想活跃的教学改革者眼里,其不过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敢于尝试的勇气,永不放弃的决心。在创新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情激趣,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让富有情趣的课堂吸引学生,与学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因而,创新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师在设问点拨举例讲解每一个环节,都要充满机智,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创新教学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理论之上,割裂已有经验和传统理论,为创新而创新的教学是无源之水。任何传统的东西都会蕴藏精华,任何新鲜东西都会具有两
5、面性,利弊兼有,教师应该通过总结找出传统教学的精华,通过新的思维方法进行新与旧的转换,传统与创新才能相得益彰。譬如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运用“等值翻译”的技巧来组织教学,只需要对此稍加改造,它就会以新姿态出现在现实的听说教学中,如模拟口译交际教学就是传统出新意的典型案例。任何新的教学理论都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教师在领悟和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时要透过表层结构看本质,针对教学实际,修正理论和补充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对新理论具有一定的领悟和整合能力。具有独创精神的教师会经常性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寻找常规教学的创新
6、突破口。譬如在常规的写作教学中,老师往往先运用演绎法向学生讲解写作的题材和行文的格式,这种一成不变的写作导人方式,不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型、探究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因此,我们可以打破常规,按照这样的步骤实施写作教学:1.老师给出题目;2.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查阅相关资料开始写作;3.学生相互评价;4.老师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来渗透对写作题材和行文格式的讲解,即将写作理论的讲解变成对学生的肯定评价,然后将学生的经验型写作上升为理论指导下的写作。2.2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创造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6
7、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以一种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很难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学方法不适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原因在于个体差异,个体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习风格的差异。在学校里,教师往往更重视能适应自己教学的学生,而对那些不能适应自己教学的学生缺乏关注,这样就损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6同时,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大班
8、教学中,由于学生多,学生与教师“说话”的机会相对来说就少了。而这有限的一点“说话”机会又往往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占有。因此,应采取分层次教学的组织模式。分层次教学不等于分快慢班教学,而是教师每一堂课都必须为全体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使其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课堂上减少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单一操练方式,多采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