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

ID:1016502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_第1页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_第2页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_第3页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_第4页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麦田守望者》中的神话原型作者简介:张莉,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吴素静,(1988-),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国语学院2013届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文学方面的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对神话本质的了解,并且指出神话的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本文通过对《麦田守望者》的深入分析,挖掘出其内在的象征意义,以及与神话的密切联系,进而剖析出《麦田守望者》中隐含的神话原型。关键词:塞林格;《麦田守望者》;神话原型一、引言《麦田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迄今为止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由于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便极为受欢迎,所以被称为美国

2、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塞林格一时间成为了二战后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但与此同时,小说出版后也在评论界引起了各种争论,褒贬不一,主要歧义是针对主人公霍尔顿・5考菲尔德的评价。一些评论家们认为这部小说倡导了错误的价值观,容易让青少年读者误入歧途,一些评论家们认为这部小说指出了二战后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文研究引用诺斯罗普・弗莱所创立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20世纪是一个神话复兴的时代,各类批评家、学者对神话进行了长久的研究。塞林格本是犹太裔美国作家,但是在他幼小的时候他背离了犹太教的信仰,渐渐转入了西方神话领域的研究。通过研读《麦田守望者》,可以发现作品中有着深刻的神

3、话原型的迹象。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都与《圣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从这部小说与神话原型的联系出发,可以为作品《麦田守望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探索出其两个的对应关系,从而为读者展现出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二、伊甸园神话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为自己5建造了一个乐园――伊甸园。并且创造出来亚当和夏娃,让他们生活在伊甸园中,作为自己的伴侣。最终,夏娃经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因此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人类从此背负着不可饶恕的罪过。在宗教的意识形态中个,人应该顺应上帝,并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按照上帝的旨意去做,这样人类才能与上帝达到一种和谐

4、的状态。在我们看来,这首先是一个罪恶的思想,因为上帝要求人类称为的他的奴仆,一切听从他的指挥和安排。关于人类始祖摘禁果,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类这是走向自主状态的第一步。而神话指出,人类是罪恶的,因为他失去了上帝的统治,失去了童贞,他发现自己裸着身体是耻辱的。神话的意义可以这样表示:人类的罪恶在于与上次失去了一致性。神话的本质意义在于人和事物的一致性,它是尚未分裂的、完整的、超自然的。但由于人的罪恶,这种完整性已经消失了,但是后人不断地寻求这种完整性,这只能是一种积极的意向。在其意义上,伊甸园神话说明了人从自然状态向文明状态过渡这一文化主题。三、花园意象神话在《麦田守望者》中主要表现在象

5、征意象上,该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明显的意象:中央公园、麦田、美国西部。因为作者在呈现这几个意象的时候有特殊的感情表露出来。作品中的三个意象都可以看作花园,即伊甸园。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对英国诗人彭斯的诗句情有独钟,彭斯的这首《你要是在花园里遇到了我》属于花园意象,作者把这句诗用在该作品中,使麦田的意义更深刻。麦田承载了霍尔顿的生命幻想,麦田在这里代表的是世界本真的自然现象。麦田边上的悬崖也是一种意象,悬崖的下面是在霍尔顿看来是堕落的成人世界。5仅仅依靠这两个意象很难表达塞林格所要表达的自然主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引用了自己年幼时候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他的观点。他生活的纽约中央公园成为他的

6、意象,因为它是一个逃避生活烦恼的场所,是一个与实际生活脱离的地方,这个地方有野鸭,也因为野鸭的存在,使中央公园具备了真实自然的意义。通过霍尔顿的描述,我们看到了小孩子的乐园也设立在中央公园,妹妹菲比经常在这里玩耍。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还未经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一举一动表现着自然的人性。由此看来,有野鸭和孩童存在的中央公园明显区别于受现代工业文明熏染的成人世界,如肮脏喧闹的酒吧。这一对比,使中央公园成为了一个伊甸园景象的现代版本。四、重现神话《麦田守望者》的结构并不复杂,以上分析了中央公园、麦田、美国西部这几个主要意象以及霍尔顿对成年世界的逃避,可以看出这正是圣经伊甸园神话的移位

7、表现。现代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被抛弃,也表明了人们在这种变化中的痛苦,从童年到成年的痛苦,是伊甸园神话在现代社会的重演,展现了人类心中的无意识。同时,通过塞林格对这种失去童贞的痛苦,通过对乐园的回想,缓解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挣扎。这也是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参考文献[1]陈才怡.美国西部“世界花园”神话与美国文化中的西部意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2):66-69[2]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3]5咸立强.中西文学作品中花园意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