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

ID:10164786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_第1页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_第2页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_第3页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_第4页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早期教育教育内容的思考摘要: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出现了种种问题,产生很多疑问,作者在分析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的基础指出:早期教育应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真正的童年为目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教育者更应从多方面入手,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好奇心,让孩子快乐地享受童年,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关键词:早期教育内容智力非智力因素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53-02暑假,应是众多学生休息、放松的日子。但是,目前的暑假对于一些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日

2、子。假期里,我曾对一所县城幼儿园做过一个初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许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老师来说,明确早期教育的内容、任务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孩子的父母和教育者来说,早期教育究竟要教育什么,教育者们应对孩子进行怎么样的早期教育呢?8《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新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

3、,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在《规程》和《纲要》颁布并实施多年后,很多幼儿园教师头脑仍拘泥在传统观念之中,偏重于灌输,习惯于“上课”。她们仍然认为幼儿园只是一个幼儿接受智力教育所在。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时值七月底,酷暑难当,但幼儿园中却仍有不少三岁左右的孩子留园“上课”,而且绝大多数是刚入幼儿园的小朋友。疑惑之下,我为此询问了老师。一位当班老师告诉笔者:“他们是来上预备班的。”预备班?上幼儿园之前还需要上预备班?望着我不解的神情,这位老师更进一步解释说:“不上预备班,开学功课怎能跟得上班?”这句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九月份要上幼儿园小班,还怕功课跟不上班,要提前两个月到幼儿园来

4、接受“园前预备班”?望着一群本该在快乐玩耍的小朋友,却像个小学生似的在老师指挥下,望着黑板上的字,在一五一十地鹦鹉学舌,望着他们那沉重的大书包,望着他们面前摊开的作业本上或“√”或“×”的符号,心中不禁为他们过早失去的童年悲哀。8其实,幼儿的智力发展的确有着极大可塑性,经过家长、老师一段时间的“强化”,效果可能十分明显。于是乎,教育者们被认为是“教育有方”,而这个孩子也可能被认为“神童”。但是,儿童智力的发展最终会受到规律的限制。当今流行的许多“神童”教育的方案所提供的实例佐证仅仅是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三岁后、五年后如何,其长期效果如何却没有一个方案给予结果,许多的研究表明,许多所谓“神童”,实际

5、上仅仅是“早慧”儿童,即他们的智力或才能发展较早,或者说,在婴幼儿期智力或才能发展比一般儿童迅速。但是到了成熟年龄,其智力或才能并不一定出众,后来的智力水平未必超乎常人。因此,有人提出应区分“早熟”与“天才(超常)”。8通过训练与灌输,人的智力虽然可以人为拔高,但人的社会性却不能拔高。在现代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即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于构成核木桶的最短的那木板的长度。不管哪一块木板短小或缺失,木桶都不再可能装满水,水都会从缺少的那块木板位置上流走,对孩子来讲,亦是如此,孩子内在的各种素质要素,如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就像一块块“木板”共同构成了“木桶”的整体。

6、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增大“盛水量”,教育者“加长”的同时不能忘了“补短”和“补缺”。片面地去加长“一块板”或放弃“一块板”都不利于增大“盛水量”。以童年的天真、快乐、游戏为代价换来的“神童”可能从某一个方面看他是完美的,但是一块缺失的“木板”最终使他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木桶”。许多例子证明超前的“拔高教育”仅仅是提前结束了灿烂的童年,把孩子提前变为一个成人,而为达到这种早熟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太大了。从很多家长对孩子所实施的“超前教育”来看,许多教育内容实际上根本无必要提前进行。如美育婴专家冯德・歌柏就举了一个例子,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间就教孩子数数:“来,数数你有几只手指?一、二、三、四

7、……”父母们认为这是一种学习。但是你想想,学会数手指有什么意义呢?每一个正常的人,到了一定的时候,都会明白自己有几只手指,何必在孩子玩耍的时候硬把他拉来数手指,弄得他厌烦,自己也烦燥呢?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对象是双生子T和C,T从生后第48周起每日作十分钟爬梯训练,连续六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直到58周才开始作爬梯训练。实验结果表明,C只接受两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