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172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没有相同的两个个体,但事物又是有一定联系,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所以,运用比较能够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或差异,并在差异和联系中摸索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说明比较历来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有效方法。实践中也证明,比较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是教师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的一种学法。一、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比较法能使抽象细致的要领和规律具体形象化,能起到或加强直
2、观作用。事实证明学生对平铺直叙的讲比较乏味,而比较法教学可把课文各种上知识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思考,然后根据需要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学生还入了迷,钻进去自己找材料比较,能根据老师指导的方式方法进行运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把比较法从无法到有法,又从有法到学生能自由运用的无法境界。2.恰当的运用比较方法能使学生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的含义,做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并加深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撑握所学的知识。53.比较方法对
3、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比较,能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写作上开发思路,拓宽写作面,学生能根据比较法对自己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写的文章进行审察、分析、综合,然后自己分析得失,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二、比较法教学的运用1.字、词、句、段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5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词句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采取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理解词义句意,那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
4、子与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用遣词造句的用意,并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则需要我们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比较法。一是换词比较。在教胡适《我的母亲》一课中,“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混”字换成“过”字比较。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管束过“
5、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而“过”字只是“经过”的意思,没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意思。二是换句比较。如同样在教《我的母亲》时,有这么一句,“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换成“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只算是打了一点底子。”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
6、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语言简洁、有力、掷地有声。在语文教学中,常见某语段的词句,孤立地看来并不一定是关键性词句,只是因为用得恰当,能准确而生动地表情达意,足为学习的典范。如教学中学课文《百草园》,可以摘取同出自鲁迅之手《故乡》一文捕鸟情节的语段来比较。先让学生摘出两段文字中共有的几个动词“支”、“撒”、“拉”、“罩”等展开讨论研究,此时,就会分出两段文字的优劣和精次。感受鲁迅先生的炼字意上用心何其良苦。2.整篇课文的比较教学5中学运用比较法教学字、词、句、段的基础上,整篇
7、课文比较的范围也很广,可以从不同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体裁、篇章结构、写作技巧和方法作比较。如同一单元的整篇课文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新课,或进行单元复习。大致有同一单元几篇体裁相同课文的综合比较、同一单元内容大体相同写法大致相似课文的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课文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比较、同一单元中同一作家同一文体的课文在写作方法上异同的比较等几种情况。3.超越单元界限的广泛比较在语文教学中,还可通栏用超越单元界限的广泛比较,可以是不同作家不同体裁而写法有同有异的两篇课文的比较;可以是不同作家体裁相同,内容和写法也大体相
8、同课文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几篇课文的比较。但是,这种比较方法更适合于中考前的总复习。三、比较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如果没固定联系点,没有可比性的内容,不可盲目比较,以免学生不知所措。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