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5655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悟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悟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45-02心理学对“悟”的一般解释是:“悟”是豁然明朗的一瞬感受,是思维思索到一定高度的质的飞跃。而苏联心理学家卢柯则认为“悟”是“一种逻辑中断和思维上的飞跃。”“领悟”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对立统一的过程。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的说法,便含有“顿悟”的意思。可见“悟”是瞬间突然明白的感受。“领悟”却要经一个思索过程而后达到“悟”。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悟性呢?一、领悟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功能5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会发出“噢,
2、明白了”的感叹,应当说这是学生苦苦思索后的结果,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愉快体验,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领悟。教师在教学中,应珍惜学生的这种体验。因为它不但给学生带来愉悦感,而且形成内报偿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更旺盛。同时,学生由领悟而获得的知识,往往是他们真正理解了的知识。这些知识不同于机械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机械学习获得的知识,一般仍然游离于原知识结构之外,不能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时间一久便容易遗忘。领悟而得到的知识,是与原知识结构中相应部分产生同化后,变成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使原知识结构产生扩大或改组,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更大的磁力,成为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的最终
3、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增强和发展学生的领悟能力。那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思维飞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方法很多,且富有灵活性、机智性,有时往往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暗示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领悟,真可谓其妙无穷。二、领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一)设置情景,定向领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通过文字材料、故事、笑话、音乐、漫画、表演小品、电影故事、现代电教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心理上营造一种由此而发出来的主观情境。但在创设情景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4、由静态到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从不同角度或更深层次提出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分析经济、政治、哲学问题,借助情景使之成为新问题的“停靠点”,并对照思索产生定向领悟,即思维由已知目标而定向。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二)过程启发,借果悟因。领悟重在过程,即对问题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思想政治学科是开放性的,许多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过程领悟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要求教师把思考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启发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以“激疑”为先导,以“质疑”为基本过程。教师除
5、了用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方式,比如:列举问题(如,列举在经济常识中与国家宏5观调控有关的因素)、比较问题(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替代问题(意识、社会意识、认识、价值观等能否替代)等,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有许多问题,并不是教师用语言就能讲清并让学生领悟到的,在学生“百思”后,教师对这些问题可以机械地给“解”,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以果追因,因果联系对照而领悟结果的由来,从而获得寻求问题答案的方法。如,可能的问题(联想推
6、出前瞻性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如果商品价值量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会出现什么情况)、组合的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料加以排列组合)、连续追问的问题、类推的问题(对东部经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启示是什么)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启而有发,而且能最终不需要教师的启发。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5(三)信息轰击,自主合作。实施领悟教学法,培植“激发点”是关键。信息轰击能培植激发点,即在某个问题情境中,教师不断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输出不完全答案信息,使学生的思路不断扩展,并迅速对轰击的信息进行“整合”“内化
7、”,从中领悟出完全的、正确的结论。“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是先提供给学生大量有人民币升值利弊两个方面的信息,这为培育“激发点”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在领悟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激发点”,自主地或分成小组的形式参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思考作为新情境的学习材料。在实现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感悟知行,大胆发现和创设情境,把学生导入“思考的境地”,通过引发想象、引发联想、激发情感,最后让学生的激发点在游离状态中把“知情”“明理”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