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

ID:10149920

大小:68.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考点测试题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41.田氏代齐、三家分晋①是新兴地主集团和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②是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的夺权斗争③是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革命在两国的实现④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长⑤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2.商朝的灭亡,确切地说是亡于(  )A.民族战争      B.属国征伐      C.兼并战争       D.权臣篡夺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2、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w.w.w.k.s.5.u.c.o.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朝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

3、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6.“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频繁流动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各国招募人才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社会转型     B、发展封建经济      C、打击贵族特权     D、增强本国实力7.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管理B.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D.对同姓诸侯的犒赏8.商周青铜器的种类主体是礼器和兵

4、器,由此最能折射出       (   )A.青铜器是当时最好的兵器B.青铜器中无青铜农具的存在C.青铜器是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相沟通的媒体D.青铜器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9.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是(   )   A.           B.           C.               D.10.《礼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w.w.w.k.s.5.u.c.o.m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5、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历史学家把郑州的二里头、洛阳的东干沟、安阳的小屯村、西安的丰镐村地带等地的墓葬统称为青铜时代的遗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主要是夏朝、商朝或周朝的墓葬遗址   B.安阳青铜时代的遗址中有大量的甲骨文   C.这些遗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状况    D.各个墓葬的随葬品都是青铜器12.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关于商朝占卜、祭祀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有①使商朝弥漫着浓厚的神权色彩 ②商

6、王借神权强化了王权③为后世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反映了商朝奴隶制度的残酷性(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下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

7、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14.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15.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yì)》。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诸侯势力强大  

8、                     B.周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趋于崩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