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

ID:10141149

大小:21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素质训练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明朝的都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以应天为都城B.14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C.永乐元年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都城D.北京城布局有三重,皇城又称紫禁城2.《大明律》的特点包括()①内容集中条理分明②增加了经济立法③极力维护皇族的封建特权④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A.①③④①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

2、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4.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包括()A.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B.废行省,地方实行三司分权C.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D.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5.下列与“靖难之役”史实不符的是()A.起因于明太祖分封,藩王势力日益膨胀B.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C.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D.朱棣攻破北京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6.关于明朝科举制()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

3、取士制度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A.①②③④全对B.①②③④不对C.①②③对④不对D.①不对②③④对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明史纪事本末》材料2:是年(16),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

4、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明通鉴》回答:(1)据材料1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2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说明了什么?三、问答题8.试以史实分析概括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特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D5.D6.A二、材料解析题7.(1)目的:实心求贤,巩固明政权。原因: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2)反映出科举存在严重的询私舞弊问题。(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是统治者钳制知识

5、分子的手段。说明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三、问答题8.①加强军权,分散相权和地方权力。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废除行省机构,设立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中央。②实行特务统治。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直接指挥。后来的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加强对官吏的监视。③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答卷不许有个人见解,以培养皇帝的忠顺奴仆。*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一、单项选择题

6、1.下列未被宦官把持过朝政的朝代是()A.东汉B.唐朝C.北宋D.明朝2.明政府筹集军费加派“辽饷”是为了()A.同辽军作战B.抗拒瓦刺进犯C.镇压农民起义D.同后金作战3.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4.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①土地高度集中②兵役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物价昂贵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③5.在

7、明末农民战争推翻明朝统治与清军入关之时,欧洲历史正处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内战正在激烈进行B.法国大革命中,普鲁士奥地利进行武装干涉C.俄国打败瑞典,夺得波罗的海重要出海口D.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夺得了海上霸权二、材料解析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宦官制度本来是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殊产物,其基本职能是为皇帝私人生活服务。虽然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宦官干政现象,但在明代宦官制度与皇权更密切结合,对明代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明代政治,不能不研究宦官。——《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案》材料

8、2:初,太祖制,内臣不许读书写字。后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由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多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明史》材料3:然考其致祸之由,亦不尽由于通文义也,王振、汪直、刘瑾固稍知文墨,魏忠贤则目不识丁,而祸更烈。大概总由于人主童昏,漫不省事,故若辈得以愚弄而窃威柄。——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1)材料1中“宦官干政”给明代造成的“重大影响”指什么?(2)材料2认为造成“势成积重”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如何?(3)材料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