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ID:10129908

大小:10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_第1页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_第2页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_第3页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_第4页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第一节常见术后反应一、术后局部肿胀疼痛无力通常情况下,内热针术后因解除了病变部位的疼痛,术后即可有轻松方便、征象缓解之感。但因施针部位、针数、手法、个体差异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反应,一般隔日即可减轻,三日后针感渐消失。但如肩胛三肌、髂外三肌等肌肉肥厚处,通常布针数多,术后针感往往反应较强,且伴明显无力感,影响关节功能。尤其是髋外侧针刺后即使主被动活动后仍可呈跛行步态,要求患者术后常规步行10-20分钟,可明显恢复,但无力感可持续1-3日,且局部可见饱满肿胀感,3日后一般即消,但如术后肿胀明显,疼痛渐加重,要考虑严重出血或感染的可能性,应

2、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有些关节部位如髌下脂肪垫或肱骨外上髁、股骨外侧髁等关节敏感部位术后反应可能较重,肿痛持续时间较长,容易误以为感染或其它,需加以鉴别并跟患者术前术后做好沟通工作,以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避免产生不良情绪。二、对称或远端部位不适或疼痛这是内热针治疗时的一个特殊临床现象,与内热针治疗后软组织病变的补偿调节机制有关(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比如:主诉左侧腰痛,治疗后减轻,随后出现右侧腰痛,处理右侧腰后症状即消失;主诉腰臀痛,处理腰骶部后减轻,小腿外侧疼痛加重,处理髋外侧后消失;处理髋外侧后小腿外侧减轻,大腿内侧疼痛牵拉感加重,针刺大腿根部后减轻;针刺

3、腰骶部后头痛,强刺激推拿颈项部后减轻,针刺后消失(但需与脑脊漏相鉴别)等等,诸如此类临床现象,均属机体调节和主次要矛盾的变化所致。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掌握软组织病变规律,术前做好专科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防范工作,才能让患者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从而取得最佳的疗效。三、术后头晕乏力内热针治疗相对其它非手术疗法,强度和痛苦较大,这就导致病人常有心理恐惧感,尤其是初次治疗或空腹饥饿术后有时会出现头晕乏力甚至发生晕针反应。另外大多数部位操作时为俯卧位,时间较长,如果过快起床亦常有头晕乏力感。一般建议术后常规仰卧位休息3-5分钟,起床后在诊

4、室内观察10-20分钟,稳定后方可让患者离去。有明显晕针反应者及时给予温开水送服并去枕平卧,即可迅速恢复。因内热针治疗过程中所用麻药为低浓度0.5%以下的利多卡因,且用量极少罕见中毒或过敏反应,但超浓度或超量用药者不在此范围。四、治疗胸脊柱段时出现胸闷在胸脊术段施针时胸闷感较强,一般术后即缓解,但有时持续时间较长,属正常反应,需与气胸相鉴别。有时为减轻术中反应,也可单侧针刺后再治疗对侧,避免患者因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五、术后发热内热针术(尤其是多针密刺)后有时会出现体温偏高的类手术后反应,但均属低热,可不做处理自行消失。但如出现高热,则不属此范畴。需考虑术后感染或外感

5、或其它疾病的可能性,可对症处理或请相关科室会诊。第二节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一、出血血肿原因分析及处理:内热针布针的原则均要求避开重要的血管,但内热针操作时常需行不同程度的小幅度提插,仍不可避免出现出血的情况,且慢性软组织损害病患者常有血小板减小致凝血机制变差,更增加了出血的可能性。但一般往外出血,直接压迫止血(最好用拇指或小鱼际底部豌豆骨处对准出血部位压迫,效果更佳)即可,应无问题。即使形成小血肿,一般不做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失。如病人有出血倾向的,酌情增加压迫的时间,或用大冰袋加压压迫。但有些深在部位存在内出血的可能性,需特别小心。避免注意了重要的血管,而忽视了那些

6、较大的或变异的血管。如在腰三横突外侧就有较大的静脉存在,在髂嵴处也有非常丰富的静脉丛,髂骨上有较大的滋养孔,内有较大的血管穿出。如果手法粗暴,又未及时压迫或压迫强度不够,就可能造成深部血肿,术后24小时内静观,如发现疼痛渐加剧难忍者,就要考虑深部血肿存在的可能性,尤其是腰部,还需排除腹膜后血肿,及时排查,对症处理。其余部位如见局部明显肿大,建议用冰袋加压外敷,止痛24小时后及时热敷以尽快让血肿吸收。预防对策:选择好适应症,血友病及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内热针。术前可疑出血倾向者检查凝血机制,有口服抗凝药者停服三日后再行治疗。布针要规范不要随意更改,操作认真细腻,在可疑易出

7、血的部位术后常规压迫。术后三日内禁止体力劳动或大强度运动。二、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处理:经过正规培训的内热针技术的疼痛专科医生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一般不易损伤神经,但在颈段小关节处操作时病人常会有不同程度的窜麻感至上肢或手指,视术者手法的轻重,术后可出现轻重不同的麻痛,一般可自行消失。但如手法粗暴,当时感觉即感痛麻强烈,同时病上肢有明显抽动,术后痛麻感可持续较长时间,严重者可予以止痛药或脱水剂(20%甘露醇250毫升,30分钟内滴完)或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药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毫克和弥可保1毫升混合),有利于神经的恢复。预防措施:熟练掌握神经走行方向及体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