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27749
大小:2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毕齐:心源性脑卒中治疗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脑血管病概论血管病是系统性疾病,心、脑、周围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的病理改变;因此,临床医生应建立大血管病的概念。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心脏疾病(房颤)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多项研究表明卒中后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中,心血管事件排在第一位(约30%)且随着时程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卒中复发排在其后。卒中后的患者大多存在心肌结构、收缩功能异常,这是发生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的潜在病因。因此,多
2、个指南推荐脑血管病(CVD)和心血管病(CAD)应分别纳入对方的风险评估当中。2004年AHA/ASA指南建议: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评估冠脉风险,预防CAD的发生。该建议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卒中和心肌梗死(MI)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2)冠心病(CHD)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无冠心病史患者的TIA或缺血性卒中预示冠心病风险大大增加。2012年AHA/ADA声明:应将卒中列入心血管风险预测工具。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应被认为是CHD的等危症(Ⅰ级推荐,B级证据);在一级和二级预防的CVD风险预测工具中,缺血性卒中有理由被认为是
3、CHD预后的相关终点事件(Ⅱa级推荐,B级证据)。房颤与脑卒中房颤是全球流行疾病,到2050年房颤患病人群将增加3-4倍。心源性脑卒中占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的20%,其中3/5是由房颤引起。无论持续或阵发性房颤对初发或复发脑卒中都是有力的预测因子,房颤居老年心律失常首位。对所有房颤病人而言,如果既往患有脑卒中或TIA,则对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增高。表1 我国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008年,我国大陆房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房颤在中国大陆患病率略低于西方国家,与亚洲地区相近;(2)年龄标化后成人(≥30岁)房颤患病率为0.65%,且随年龄而增长;(3)男性患病
4、率高于女性(0.91%vs0.66%,p=0.013);(4)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12.95%vs2.28%,p<0.001);(5)房颤是脑卒中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2.776[1.814,4.248],p<0.001);(6)房颤患者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华法林2.7%,阿司匹林39.7%),在中国大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赵性泉教授回顾安贞医院2003-2012年间病例,房颤患者总例数为16885例,合并脑血管病者1582例(男性55.8%),占9.36%。CVD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92
5、.1%、3.2%、2.4%、5.1%和0.6%。房颤(AF)并卒中的患者较AF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明显增高。2010ESC房颤管理指南和2011ACCF/AHA/HRS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对非瓣膜性房颤卒中与血栓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作了详细解析和推荐(表2-5)。表2 非瓣膜性房颤卒中与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表3 CHAD2-VASc积分表4 2010ESC指南房颤抗栓建议表5 2011ACCF/AHA/HRS指南房颤抗栓治疗原则目前,全球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容乐观,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比例仅41-65%,我国尤甚,比例为1.7%。亟待在医生
6、和患者中普及高危房颤抗凝治疗的必要性和基本知识。新型口服抗凝药均取得了与华法林非劣效的证据,部分得到优效证据,所有新药均减少出血性卒中;在大出血方面均不多于华法林,部分明显少于华法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没有肝功能损害;服药方法均较简单,每1次或2次,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和监测。已进入临床评价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达比加群。已经取得循证医学证据的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脂(RE-LY)和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ROCKET-AF)、阿哌沙班(ARISTOTLE、AVERROES)。但新型抗凝剂也有不足:(1)大多只有一项临床试验证据,只有一
7、种真正取得适应症,上市后应用经验有限;(2)证据目前只限于非瓣膜病性房颤;(3)对诸如瓣膜病、换瓣手术后、射频消融后无证据;(5)对发颤合并其他情况(如ACS、PCI等)没有详尽的研究;(6)没有临床能够使用的拮抗剂。毕齐教授指出,INR在2.0-2.99预防缺血事件效果最好,主要出血事件发生最少;老年患者INR相对低一点,2006ACC/AHA/ESC指南推荐,年龄≥75岁的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INR达标值为1.6-2.5(Ⅱb,C),但2010ESC指南和2011ACCF/AHA/HRS指南均不建议INR值<2.0,因其抗凝效果减弱。对于抗凝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