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ID:10121701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6-11

上传者:U-4187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_第1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_第2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後現代主義課程觀壹、前言後現代教育是對於現代教育現狀的反動,為了因應後現代社會的特徵,教育和課程也作了改變,以能夠和時代趨勢相合。後現代課程觀建構在對現代課程的批判基礎上,再者,後現代觀點是由不同學術社群理論所組成,因此,後現代課程觀展現其變化萬千的萬花筒意識。但不論是應用哪些理論的後現代主課程觀,都拓寬了課程和教學的思路,而不再固守傳統的一種或幾種模式。貳、後現代課程觀的代表性主題由後現代主義教育理念的引導,後現代課程觀有三個代表性主題:一、注重相互依存和維持生態為主題的課程觀—討論如何使課程的設置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並為維持生態服務。首次提出這種課程觀的著作是卡普拉(Capra)。他指出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將會導致人性的毀滅,必須把科學和人類精神結合起來,才能將人類未來導向和諧的地球村。因此必須採取注重整體觀和生態觀的生態學角度來看待世界並進行課程設計。這注重整體觀和生態觀的課程意義與特徵包含了:(一)促使課堂內部關係發生轉變: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對話者,課程實施的重點是學習和自我的發現。(二)促使課堂與社會的關係發生轉變:注重知識之間的關聯、學習經驗、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課堂之外的環境和經驗之間的內在聯繫最重要的。(三)注重學校建築、教室佈置、自然環境和學生的內心環境的建構,以便更徹底的貫徹生態的內部聯繫和整體和諧的原則。(四)提倡循環式教育: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參與學生們自我反思的學習過程,也參與學生與自然、社會、他人之間的循環關係。(五)將生態意識整合到整個教育過程中,期望培養關心自己亦關懷生態環境的個體。二、以平等、民主等烏托邦思想為主題的課程觀—探討現代主義民主平等思想的實質及侷限性,試圖使課程在後現代狀況中為達到民主、平等等烏托邦理想而服務。此類的課程觀主要包含批判理論和女性主義理論。 批判理論中提出了「潛在課程」的理念,認為未被包含在課程規劃的進行中但對學生卻產生影響的潛在課程,對於學生的影響比顯性課程還要大,並應重視知識和興趣的解放,藉學校教育來達到社會公平的目標。此外,後現代主義課程觀試圖透過對權力概念和知識問題的重新探討來論述女性主義,使課程為實現男女的平等而服務。雖然這些烏托邦理想在實施上的方式仍有待商榷,但是這樣的理論提供課程來改善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可能性,為後現代的教育指引了一調思路。三、以渾沌學和無限宇宙觀為基礎的課程觀—反思現代課程論中封閉的、簡單化、機械的課程開發和設置方式對人的發展的限制和危害,試圖建立以渾沌學和無限宇宙觀為基礎的後現代主義課程觀。以渾沌學和無限宇宙觀為基礎的後現代課程觀被認為是「真正的」後現代主義課程觀,代表學者杜爾(Doll)認為教育過程和人的發展過程都是以一種開放性的形成過程,不斷在平衡和失衡之間調整的過程之中。因此教育和課程已不應再用現代主義強調的牛頓傳統科學所認知的封閉的、簡單化、機械的系統,課程應以教育以及教育與人的關係系統中開放、不平衡的特性,作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參、結語綜而言之,後現代課程強調開放性、複雜性、和變革性。課程的開放性將課程視為開放的系統,因此課程的流動、變化與錯誤是難免的,是系統進行革新的契機。課程的複雜性則認為在教育與學習的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是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課程內容不再是穩定不變,且課程目標不再是預先訂定的,課程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發展過程。在課程的變革性方面,著重課程對象的內在性、個體自身發展的自發性,以及教育系統在平衡與失衡之間其方向的模糊性。●本文轉引自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筆記本網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