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

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

ID:10121138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_第1页
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_第2页
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_第3页
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 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综述范超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Organization),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在近代发展以来,经过数次理论创新和革命,在30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和工具,使得产业组织理论有了可以有效使用的分析工具。而70年代建立的博弈论、信息激励等新的分析工具,最终又使得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一次大的突破,伴随着非合作博弈论、动态学和不对称信息被应用于产业组织的理论研

2、究和案例分析中,使之大大超越了“结构—行为—绩效”的经验描述模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众多的研究者对垄断、价格歧视、战略相互作用、策略性行为等传统问题运用新的理论得到重新评估的结论,更为某些行业的管制、规制等改善市场绩效的政府行为提供了政策性的参考意见。 1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1.1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背景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Organization),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

3、织。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单独的学科。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出现在1960年代左右,该理论主要涉及到厂商之间经济行为和关系,强调市场结构在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被视为“结构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出现在1970年代后期,该理论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论、新制度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理论,通过整合厂商内部组织和外部关系,进一步考察了厂商行为的多重复杂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产业组织出现在20世纪开始现代

4、制造业企业兴起后,早期学者将“产业”和“制造业”等同,把产业视为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集合。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在他看来,产业和生物组织体一样,是一个伴随着组织体中各部分的机能分化(企业内的分工和社会分工)和组织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和联合(企业的兼并和准兼并)的社会组织体。他以分工和协作为基础讨论了产业组织中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工厂规模和经济规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之后马歇尔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可以说,马歇尔的

5、学说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的基础。1.220世纪以来产业组织的发展马歇尔对微观经济进行了经典的解释后,市场理论的讨论便一直成为经济理论的主要重点。在罗宾逊夫妇、张伯伦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创性的努力下,市场中竞争和垄断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经济领域的微观部分的认识大大加深了。产业组织理论正是在不断汲取前人的营养下逐渐从微观经济学分离出来,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一种进一步解释微观市场的主流理论。20世纪60年代,基本同时出现了“结构主义”和“芝加哥”学派两种理论流派。尽管这两种流派都是以新古典理论为出发点,但由

6、于理论逻辑、思考问题的方法及对象不同,在理论结论上存在很大差异。两种流派的论战结果也大大深化了产业组织领域的研究和认识,为新产业组织兴起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范式(即哈佛传统)一直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到80年代以后,随着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可竞争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等微观经济4学的最新发展,scp分析范式遭到越来越严厉的批评,批评者认为其理论体系分散,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只能被解释为描述性统计,缺乏因果联系,对影响产业组织的更基本的外生变量如进入成本、学习

7、曲线、技术变化等因素缺乏准确的计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博弈论的引入,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产业经济学也为博弈论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可以说,自70年代以来,博弈论和产业经济学是相得益彰的。。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式从单向静态转变为双向的动态的分析范式,更加准确的分析了厂商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另外,计量经济分析和实验经济学与理论产业组织学相互交织,推动了产业组织学方法论的革命。 2西方主要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2.1.西方产业理论的前提假设和主要研究方法首先从前提假设来看

8、,产业组织理论保持了主流理论的“理性人”的假定。稳定性偏好、约束和自利性最大化行为体现了“理性”的特征,主流理论强调了“厂商”作为“理性人”的假定,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也将这一假定贯穿于厂商之间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在厂商理性中,关键的线索是“利润最大化”假定,企业如同“厂商”一样具有“完全”的理性偏好。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和企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在研究方法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产业组织中的主要分析方法。不论是贝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