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

实验5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

ID:10118624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1

实验5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_第1页
实验5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_第2页
实验5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_第3页
资源描述:

《实验5 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五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采用标准平皿法对水样中细菌作计数。2.掌握微生物实验中无菌操作技术方法。二、实验原理水中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呈正相关,它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由于重金属及某些其他有毒物质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因此总细菌数少的水样,并不能排除已被这些物质所污染。试验采用标准平皿法对水样中细菌作计数,这是一种测定水中好氧的和兼性厌氧的异养细菌密度的方法,由于细菌在水体中能以单独个体、成对、链状,成簇或成团的形式存在,此外没有单独的一种培养基或某一环境条件能满足一个水样中所有细菌的生理要求,所以由此法所得的菌落数实际上要低于被测水样中真

2、正存在的活细菌的数目。细菌总数是指l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37ºC、24h培养后所生长的菌落数。一般规定,1ml自来水中总菌数不得超过100个。三、材料和器皿1.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3-5g;NaCl:5g;蛋白胨:10g;琼脂:15-20g;H2O:1000ml;pH:7.0-7.2.2.无菌采样瓶、灭菌移液管、灭菌培养皿,盛有90ml及9ml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和试管。四、方法和步骤1.采集水样。2.吸取10ml水样(河水、污水、游泳池水或港湾水等),注入罐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混匀成10-1稀释液,在吸水样前,水样应彻底搅动均匀。3.按10倍稀释法将水样稀释成1

3、0-2、10-3、l0-4。4.营养琼脂培养基(用于河水样)倒平皿(厚度约2-3毫米,12毫升)水平放置至固化。5.根据水样的洁净程度,污染严重者选取10-2、10-3、l0-4稀释度;中等的选取10-1、10-2、10-3稀释度,每个稀释液分别注入两个培养皿,每皿0.2ml,用玻璃刮刀涂匀。稀释度的选择是本试验精确度的关键,选择适宜者,平皿上菌落总数介于30~300个之间。6.将培养皿倒置于37ºC培养24h,可观察出明显菌落。五、结果与分析取同一稀释度的平板培养物,依菌落计算原则进行计算。1.菌落计算原则平皿菌落的计算,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防止遗漏,也可借助于菌落计数器

4、计数。对长得相当接近,但不相触的菌落,应予以一一计数。对链状菌落,应当作为一个菌落来计算。平皿中若有较大片状菌落时则不宜采用,若片状菌落少于平皿的一半时,而另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均匀,则可将其菌落数的2倍作为全皿的数目。算出同一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用。2.计算方法2-1.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个进行计算。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可用它作为平均值乘其稀释倍数(见表1的例4)。2-2.若有两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都在30~300之间,则应按两者的比值来决定。若其比例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见表1的例2和例3)。2-3.

5、如果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的例4)。2-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的例5)。2-5.如果全部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的例6)。2-6.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1的“报告方式”栏)。六、思考题1、本实验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稀释度?

6、2、在本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附:表1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报告方式例次不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两个稀释度菌落数之比菌落总数(个/ml)报告方式(个/ml)10-110-210-31136016420-1640016000或1.6x10422760295461.63775038000或3.8x10432890271602.22710027000或7x1044无法计数4651513-513000510000或5.1x105527115-270270或2.7x1026无法计数30512-3050031000或3.1x1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