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第四册第三课陋室铭课文分析

国文第四册第三课陋室铭课文分析

ID:10117577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6-11

国文第四册第三课陋室铭课文分析_第1页
国文第四册第三课陋室铭课文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国文第四册第三课陋室铭课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國文第四冊第三課【陋室銘】課文分析姓名:◆什麼是「銘」?銘是用來勸戒、勉勵自己或頌揚功德的文章。古代大都將銘刻於器物上,如鼎銘、盤銘;秦漢以後有刻於石上,後世更有用寫而不用刻的。◆劉禹錫作「陋室銘」一文的用意:劉氏作此銘用意在自我戒勉;認為只要多充實學識,修養品德,雖居陋室,仍能安適自樂。◆異曲同工之德:1、顏淵(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2、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3、揚雄:少年時家境窮困,但他仍在故居仿「易經」而著「太玄」。4、諸葛亮:早年在南陽結廬躬耕

2、。   5、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劉禹錫其人:劉禹錫,字夢得,唐彭城人。於德宗貞元九年中進士第,貞元末年,輔佐王叔文執政,銳意革新。王叔文事敗,劉禹錫被貶為連州(今廣東省)刺史,未至,道貶郎州(今湖南省)司馬。其後雖兩度被召還京城,但因個性耿直,以詩譏諷朝政,又被貶至播州(今貴州省)、連州、夔州(今四川省)、和州(今安徽省)等地,晚年始歸洛陽,任太子賓客,卒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文能表達宏大的心志且富有哲思,詩則帶有濃厚政治色彩;對朝政的弊端常加譏諷,顯現積極革新的精神,其後因長期的流徙生涯,對各地風土民情頗有體

3、會,技巧地吸收民歌的精華,寫作大量的「竹枝詞」,表現出真率樸實的風格。因與白居易來往密切,時人並稱為「劉白」。◆課文內容分析:唐.劉禹錫段落大意課文翻譯文意分析一、開頭四句直接點醒題目山不在高,有仙則;水不在深,有龍則;斯是陋室,惟吾德。    (有承上啟下作用)山不在乎有多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氣;水不在乎有多深,有龍潛伏就有靈氣;這一間簡陋的屋子,因為我的品德才能使它的聲名像香氣一樣地遠播。●前四句中「山、水」比喻房屋,「仙、龍」比喻有才德的人;「不在高」、「不在深」比擬「陋」字。這裡以仙的高蹈、龍的翻騰,來比喻自己的

4、才德。●一個人不一定要住在廣廈華居,也不一定要處於高位,只要有道德,就會為人所知曉;只要有才幹,不管他住的是陋室,或所處的環境多麼困苦,一樣可以顯出他的作為。二、說室中景、室中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綠色的苔蘚長到台階上;青翠的草色映入門簾。(在靜態的描繪中兼具動態感)來這裡談天說笑的都是有學問的人,來往的也沒有一個●寫陋室景色,顯得生氣盎然而不俗氣。「苔痕上階綠」更暗示很少人來到,苔蘚才能爬滿石階。●指來往的人都是飽讀詩書的鴻儒,沒有一個是凡夫俗段落大意課文翻譯文意分析可以調素琴,閱金。無絲竹之亂耳,

5、無案牘之勞。是沒有知識的俗人。可以彈彈琴,讀讀珍藏的書籍。沒有各種樂器的聲音來使耳朵受到擾亂,更無公文來勞累我的身心。子,解以襯托出主人身分清高不凡。●說明陋室主人的生活雅趣。●前句表現環境的清靜,後句表現無官一身輕的豁達無憂。兩句都是寫生活的優游自適。三、引古為寓,說明有德者不妨居陋室。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押「ㄥ」韻,韻腳有「名靈、馨、青、丁、經、形、亭」等八字。就像南陽的諸葛廬,也像西蜀的子雲亭。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說明自己的陋室可與諸葛廬、子雲亭齊名,可見作者想以其陋室作為他隱居的

6、地方;同時藉此子比於諸葛亮與揚雄。暗示他正在靜待時機,以期一展抱負。●論語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引孔子「何陋之有?」這是作者以「君子」自居,以此來呼應上文「惟吾德馨」四字,使「惟吾德馨」四字貫穿全篇旨意。◆重要修辭與文法:1、倒裝法:(1)草色入簾青↓青草色入簾(兼視覺摹寫)(2)苔痕上階綠↓綠苔痕上階(3)                       何陋之有↓有何陋?2、映襯法:(1)談笑有鴻儒↓陪襯(2)往來無白丁↓反襯(1)+(2)↓烘托自己的清高。3、借代法:

7、(1)無「絲竹」之亂耳↓以「絲竹」代替「音樂」(2)無「案牘」之勞形↓以「案牘」代替「文書」。4、引用法:孔子云:「何陋之有?」5、對仗法:全文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及孔子云:「何陋之有?」外,皆屬對仗句法。◆重要字形:1、牘(ㄉㄨˊ)↓木片(木牘)瀆(ㄉㄨˊ)↓輕侮(褻瀆) 犢(ㄉㄨˊ)↓小牛(初生之犢)2、階(ㄐㄧㄝ)↓梯板(階梯)諧(ㄒㄧㄝˊ)↓調和(和諧)偕(ㄐㄧㄝ)↓共同(白頭偕老)3、陋(ㄌㄡˋ)↓狹窄的(陋巷)漏(ㄌㄡˋ)↓從孔或縫中流下或落下(漏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