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ID:10116706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节儒学的兴起测试1、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A、长安、太学B、洛阳、书院C、南京、国子监D、曲阜、孔庙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

2、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4、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5、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

3、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用心爱心专心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7、某中学历史探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4、、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墨,乙—儒,丙—道,丁—法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8、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9、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10、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

5、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1.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12.董仲舒认为“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之间的关系是()A.一致的B.相反的C.分离的D.以上都不是13.儒学成为正统是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初期D.西汉武帝时14.

6、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办学校B.汉武帝创建太学C.汉武帝下令郡国皆立学校D.科举制的推行15.“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1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用心爱心专心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

7、,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

8、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请回答:(1)上述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什么?这两个材料中“天”的含义是否一致?如何正确解释?(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应如何评价?(3)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1)天人关系。含义不一致。材料一中的“天”是指“自然”。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化的“天”。(2)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征服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