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6771
大小:33.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5
《第六章证明一教材分析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证明(一)教材分析漳州三中曾黄淑芳一、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在前面对几何结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前几册对有关几何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严格给出它们的证明。虽然本章只是证明的初步,但它对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引进公理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定义、命题、定理等非常重要,同时,通过有关平行线和三角形的一些简单定理的证明,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这对发展证明素养也十分重要。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6.1你能肯定吗?(一)教学目标:1、认识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
2、确,仅仅靠经验、观察或实验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有理有据地进行推理。2、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二)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1:推理证明的必要性(重点)知识点2: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6.2定义与命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定理及证明的概念;2、了解命题的特点,能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3、能分辨一个命题的真假,能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4、通过实例,探索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等概念,体验
3、数学严谨的思维和真理性。(二)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1:定义的概念知识点2:命题的概念(重点)方法点拔: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抓两点:①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必须对事情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知识点3:命题的结构(重点也是难点)方法点拔:①有些命题的叙述,其条件和结论并不一定那么分明,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一般形式,再找出它的条件和结论;②命题有时也可表述成“若…则…”的形式或“已知…求证…”的形式。③对于命题,其条件和结论不一定只有一个。知识点4:真命题、假命题、举反例的概念(重点)方法点拔:欲判断一个命题是真
4、命题,只要看它是否正确即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知识点5:公理、定理、证明的概念(难点)在理解公理、定理、证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公理是不需要推理论证的真命题,它可以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2、定理都是真命题,但真命题不一定都是定理;定理可以作为推证其他命题的依据。3、证明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②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6.3为什么它们平行(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2、能运用这
5、些公理和定理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证明。3、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体会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正确性。(二)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重点)知识点2、平行线判定公理和定理的运用(重点也是难点)知识点3、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重点也是难点)§6.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和定理。2、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证明。]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归纳、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和定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证明
6、的方法和步骤。(二)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1、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和定理(重点)知识点2、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重点也是难点)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正好相反,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推出两条直线平行,这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则是平行线的性质。§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证明过程。2、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3、进一步熟悉辅助线
7、的添加方法。(二)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重点)知识点2、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或论证(重点也是难点)§6.5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两个推论。3、能利用这两个推论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二)教材知识全解:知识点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重点)知识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1和推论2(重点)知识点3、运用两个推论进行证明和计算(重点也是难点)三、教学建议:1、探寻证明的思路是几何证明的难点,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
8、例如:可以从已知向求证探索,也可以倒过来从求证向已知追溯,还可以从已知和求证两个方向出发,互相接近。2、用综合法证明虽然不是初次接触,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渗透,但是证明的书写格式对学生来讲仍然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时应要求学生证明时做到步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3、平时做题时,应要求学生要观察联想,及时归纳,丰富证明的经验,添加辅助线目的在于把分散的条件加以集中,隐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