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5965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的另类思考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王利224035联系电话:1381344839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而写的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文。文章比较长、教和学都有一定难度,我虽然已教过几遍,然而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因循教材和教参,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将参考书对作品的阐析奉为圭臬,对学生作出划一的指导,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主题理解程度的唯一尺度;另有一部分教师,在分析作品时,虽然能坚持
2、“启发诱导”,却始终是在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对作品分析预设的情境中,从而表现为一种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这样的教学不仅缺乏学生个体的感悟,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鲁迅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长期以来,在分析这篇课文时,许多语文老师把思维、文本研习的角度、解读课文的热情定势在刘和珍等爱国青年身上,从对刘和珍片段描绘入手,概括刘和珍的精神品质,研读文中充满抒情色彩的关键议论句,引导学生对“真的猛士”和“庸人”的内涵加以探讨,理解鲁迅对生死选择的认识。然而在现今多元学习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法不能再墨守成规,
3、我们的教学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否则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理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开辟多种途经准确把握教材中的育人点,钻研教材,挖掘深层次的思想内容及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特别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
4、位,更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体现了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这样的构想,我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教法。初读课文,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惊心动魄的伟大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再读课文又被其中鲁迅伟大的人格深深打动。在大量鲁迅作品的阅读、研究和本文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我“另辟蹊径”,不从课文常规内容(因相对来说,课文的内容学生较熟悉,上起来没新鲜感)出发,而尝试着从鲁迅的人格光辉这个层面去解读课文。首先,我们看到文中的鲁迅是一个严于解剖,自我批评的人。他称刘和珍君是他
5、的学生,但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鲁迅没有把自己摆在为人师的位置上,他严于解剖自己,而对逝者表示出极大的尊重。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善于剖析和拷问自我的灵魂,他们都将个人的罪孽感、痛苦感融入群体当中,并肩负起对整个民族和全人类的前途的忧患重任。鲁迅是一个真诚、真实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剥离人披在灵魂上的衣服,他真的有一双利眼,能穿透人灵魂下的肮脏来。他不仅剥离他人,也剥离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鲁迅是一名主张真诚地生活,真实地表现自我本来面目的现代作家。他曾在《华盖集·题记》中塑造了一个真实
6、的自我形象:“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他长于解剖自己,甚至于无情,其精神尤其感人与可贵。其次,我们又看到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情感丰富的人。有人从人格构成上,指责鲁迅性格阴冷,说鲁迅竟变成了冷酷的话语杀手,“横眉冷对”着他所蔑视的世界,沉浸于世俗的诸多仇恨之中。这种认识其实只是片面的展示了鲁迅性格中“一个也不宽恕”“憎
7、”的一面。面对爱国青年的不幸罹难,作者出离愤怒,他抨击反动政府凶残,反动文人的阴险,揭露了其吃人的内幕,他急切地希望唤醒庸人的灵魂,他的愤怒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民族的。其实我们还应该看到鲁迅性格中“爱”的一面,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爱。在《鲁迅是谁?》一文中,作者指出,“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个爱开玩笑、非常幽默和蔼的人。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句,多么形象地展示出他热爱下一代的心灵。鲁迅爱护青年,有时候近于溺爱。面对这一次流血惨案,鲁迅给爱国学生以热情洋溢的赞颂并指出其问题所在,这是一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真爱”。
8、正如他所说,“死”是世界上最出众的拳师,死亡是现社会最动人的悲剧,而这妇人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鲁迅眼是冷的,心却是热的;语言是冷的,希望是热的;作品的形式是冷的,内核是热的。他的内心就如他在散文诗中所说的“犹如岩浆在地下奔流,总有一天要涌出地面,烧尽一切野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