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5697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会考练习(3-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州金桥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会考练习(3-5)班级座号姓名日期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中,文化事业有过一段曲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受到干扰,主要表现为CA.一些文艺作品思想艺术性不高B.部分著作的学术观点不对一C.在文学艺术界进行了错误过火的政治批判D.资本主义性质的文化有所发展2.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的局面,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的是BA.《红岩》B.《龙须沟》C.《红旗谱》D.《谁是最可爱的人》3.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A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百
2、花齐放,百家争鸣”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D.培养“四有”公民4.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说法中错误的是DA.1956年正式提出B.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C.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无论正确与错误,可以自由争论D.对双百方针应一分为二地评价,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5.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A.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C.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D.红卫兵运动兴起6.下列是“文革”中文化艺术惨遭摧残的起点的是BA.姚
3、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C.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五一六通知’’D.“二月纲领”的提出7、“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A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C.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D.处理好人民的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8、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B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A.①②③B.
4、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9.关于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BA.其指导方针是教育要“三个面向”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C.鼓励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扫除了文盲10.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C①现代化②人类③世界④未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哪一文件有关D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2.下列关于
5、“科教兴国’’战略的说法,错误的是AA.对建国初期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C.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D.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这些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就出现的重大意义有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证明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完善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③④1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海外留学人员
6、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5、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二、材料解析题16.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他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7、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材料二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
8、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材料三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