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4459
大小:29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5
《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讲学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7课 戊戌变法讲学稿【学习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学习方法】1.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
2、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应事先明确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课程导入】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中国边
3、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 如何摆脱被瓜分的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承担起这两大任务,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这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又一次探索。 同学们,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何时、与哪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一介书生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在这时能发起这么一场极具影响的变法运动?9 *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这次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是如何镇压变法运动的? *有哪些维新志士为变法而流血牺牲?
4、上述种种疑问,同学们都可以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而一一破解。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知识网络】9 【学习探索】 1.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步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不断强盛。结合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请你猜猜:这次变法主要是向哪一国学习?为什么? 2.为了减少在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康有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把古代圣人孔子视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从而为自己的变法活动找到理论依据。你怎么看待他这种做法呢? 3.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政令,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结合这些政令的具体内容,你认为这次
5、变法究竟要“变”什么呢? 4.戊戌政变发生后,有人劝谭嗣同赶快出逃。谭嗣同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一种精神?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还有谁?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9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地主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
6、软弱性 B.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 D.光绪帝没有实权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1)康有为主张中国的变法当学习哪国的经验?为什么? (2)康有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变法主张的? (3)在朝廷中,变法运动得到谁的支持?又受到谁的反对? 9 2.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
7、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请回答:(1)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之前“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的史实吗? (2)“时代变了”指什么? 【资料下载】 公车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家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等人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节选)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